都知道要读书要学习要养成好习惯,但是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地刷手机呢?这都是因为我们强大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在作怪。这俩家伙实在太强大了,所以我们不能抵抗它们,而是要安抚它们,让它们感觉到舒适才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弱小但聪明的理智脑。所以,解决方法就是找到在做困难的事情时候的乐趣,才能让本能脑和理智脑握手言和。周岭在《认知觉醒》里提到: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我们的天性是懒惰的,因此,想要与天性对抗毫无意义。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从混沌到警醒,从迷茫到清晰,慢慢解开“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的秘密。01内观自己摆脱焦虑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但却很少意识到大脑其实有其特有的运行准则。《认知觉醒》中讲到,人有三重大脑,分别是约3.6亿年前进化出的“本能脑”、约2亿年前进化出的“情绪脑”以及约万年前进化出的“理智脑”。我们在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受这三种大脑的支配和影响。其中,理智脑最为高级,主管认知,但同时,它也最弱。因为它的进化时间最短,发育时间最晚(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拥有的神经元细胞最少却离心脏最远,运行速度是其他两脑的二十七万五千分之一,且最为耗能。显然,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生活中的大部分决策都由本能和情绪主导,我们自然也就变得贪图享乐、急于求成了。就像明明想看书却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是因为刷视频很轻松而读书很费脑。这是大脑潜意识运作的结果,我们只是顺从本性而已,没必要责怪自己。既然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力量过于强大,那我们就想办法引导它们,使之为我所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两个重要特质是:焦虑和缺乏耐心。《认知觉醒》中讲到,焦虑的根源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简单来说,焦虑=不确定性×期望程度×无力感。因为欲望大于能力,又急于求成,所以很容易陷入焦虑。那怎么解决呢?首先要增强确定性。确定性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掌控感,而增强掌控感最好的办法是有目的地制定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就有成功的可能。其次是降低欲望。很多时候焦虑是因为想做的太多但做到的太少,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要学会评估事情的重要程度,做到要事优先其他次之。如果在很多任务中一时找不到最重要的那个,就用排除法去掉不重要的事项,比如可以延期的,可以交给别人完成的或者影响不大的。另外,还要避免完美主义,不要一味地追求结果,先完成再完美。最后是能力匹配。我们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明确的认知,尽量选择舒适区边缘的任务,即比自己当前习惯的难度大一点点的任务。这样既能获得成就感,也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产生挫败。除此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好参照物,不要将已知的成功他人和未知的自己比较。错误的对标只会加重自己的焦虑程度。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焦虑可谓是当今人类对生活的一种的无声的愤怒,人们面对这种情绪又或者说是心态,似乎根本没有办法。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我们过于担心未来,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我们想要变得更好,想要掌握技能,想要提升自己,可是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在有限的24小时内,自己能做的事情寥寥无几。于是我们焦虑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如何打破现状,身心都被满满的无力感所充满。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只有洞悉认知底层的内在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02外观世界借力前行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却只是每天睡觉前幻想未来,醒来后依旧吃饭发呆打游戏。每天告诉自己,明天开始努力。一个月过去了,还是老样子。”这种状态反复循环,久了,人疲了,自信心不断瓦解,最终对自己产生怀疑,越怀疑越焦虑,陷入焦虑漩涡不能自拔。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周岭首先要专注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和当前事物相关的事情上,跑就是跑,吃就是吃,睡就是睡……身心合一,事半功倍。要有学习力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去坚持行动。真正的学习不只是努力,而是反馈。找到确定的自我提升方法,不断突破舒适区,不断吸纳新知识,不断扩大认知体系,不断让自己有产品输出,不断向前,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这么有意思!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年龄、扮演什么角色,本书都能对你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人;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如果你位列其中,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并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yf/2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