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年)》指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我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年要实现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这一指标。
为进一步提升全面健康素养水平,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石家庄广播电视台(FM91.5农村广播)特别开办《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健康科普行动》,每周日早7点播出,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强化个人的健康责任意识。
本期健康科普行动特别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硕士,河北省健康学会口腔健康管理分会委员,石家庄市百名省城好医生牛家慧为您普及健康知识。
牛家慧
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硕士,河北省健康学会口腔健康管理分会委员,石家庄市百名省城好医生。
年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均衡饮食限糖减酸洁白牙齿灿烂微笑”,很多人会有疑惑,会不理解,口腔的健康和全身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这几颗小小的牙齿又怎么会影响全身的健康呢?其实,这小牙齿和大全身的关系。
口腔疾病在全世界都属于高发性疾病,我国80%到90%的成年人都患有口腔疾病,其中尤以龋病、牙周病最为常见,而且对健康威胁很大。
常言道“牙好胃口才好”,是不是口腔疾病和我们的胃有关系呢?
口腔疾病和胃病关系很密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段家喻户晓的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可是如果一旦有了坏牙,不论是龋齿导致的牙疼还是牙周病导致我们的牙齿缺失,都会影响了我们咀嚼功能,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别说正常吃饭了,可能连喝水都难受,一旦身体汲取不了营养,那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的吸收功能,如果是儿童,还会导致孩子发育迟缓。
另外呢,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进行第一步加工,口腔健康状况不良直接导致咀嚼功能低下,未经充分嚼细的食物吞咽后加重胃的负担,并扰乱了植物神经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造成消化不良,促使慢性胃炎的发病。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存在于人体的胃中中和,主要通过唾液传染。另外我们还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密切相关,近年来我们发现口腔里牙面上、牙周袋里都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尤其是口腔卫生状况差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大量增多,这些发现说明,牙菌斑和牙周袋很有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储存库,增加发生胃病的风险。并且消化科有些胃溃疡的患者,溃疡总是容易复发,这是为什么呢?虽然通过服用抗生素,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可以被清理,但是口腔中仍然存在的幽门螺杆菌又会慢慢的向胃部转移,于是就造成了胃部的反复感染。“病从口入”是有道理的。因此,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等患者,定期的牙周检查、治疗和维护,可有望减少菌斑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水平,提高胃病治疗的疗效,减少其复发率。看来果真应验了那句广告语,牙不好胃口也好不了。
口腔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是否也存在关联?
肺部感染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是吸入口腔咽喉部的感染微生物,其中口腔内的细菌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具有很高致死率的获得性肺炎与口腔菌斑生物膜感染有关,牙菌斑可能是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菌的重要储存库。口腔咽喉部的细菌如牙周袋内的细菌可被吸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导致相应的呼吸道感染或加重原来的病情,老年体弱者或长期住院的患者不仅易发生肺部感染,甚至发生肺脓肿。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口腔卫生差的人群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比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高4.5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
口腔疾病与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含有大量细菌、毒素,仿佛是一个“细菌储存基地”,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袋壁上聚集了大量致病细菌,而发生炎症的牙周袋上皮变薄甚至发生溃疡,袋壁通透性大大增强,大量细菌及其毒性产物通过上皮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引起迁移性感染,因此,牙周炎患者常出现较为严重的菌血症。
另外大量细菌、毒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病变、血小板集聚和黏附,血管脂肪变性,胆固醇沉积,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病变,进而影响心脏健康。有深牙周袋的病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要高53%。在冠状动脉斑块儿及血栓中能够检测出牙周致病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的患者比同龄,同性别的非冠心病患者患有牙周病的比例更高,也更为严重,说明口腔疾病与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和口腔之间是不是也有联系呢?
确实我们口腔科和糖尿病各科室也有紧密的联系,目前,牙周炎已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升高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重度牙周炎影响血糖控制,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当患有牙周炎时,某些有害菌可进入到血液中,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引起胰岛功能持续下降,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加重了原本的糖尿病病情。
临床中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当他们的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时,不同程度地出现牙龈肿痛,严重者出现牙龈溢脓,最后因牙周的骨质破坏、流失,造成牙齿松动、脱落。有很多牙周脓肿反复发作的患者是在口腔科就诊时经检查发现了糖尿病。
我就发现很多糖尿病的患者牙齿松动、溢脓,血糖控制以后呢,牙周炎症会有所好转,而彻底有效的牙周治疗还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素显著减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这都说明牙周疾病和糖尿病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中如何保护口腔?
1、平衡膳食模式,饮食多样均衡?
如果平时生活中我们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不仅容易患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且也与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肥胖都有关系,因此建立健康的膳食模式,可以同时预防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
饮食多样化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每周25种以上食物,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一方面可以加强牙齿的机械自洁作用,清除附着于牙间隙的食物残渣,而本身不会粘附在牙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大大减少患龋的机会。?
2、少喝碳酸饮料,避免牙齿损伤?
碳酸饮料是年轻人的最爱,尤其是可口可乐,更是被称为“肥宅快乐水”,可是常喝可乐真的会快乐吗?前一阵我就接到了一位从糖尿病科转过来的患者。她几乎不喝白开水,全是用可乐代替,碳酸饮料pH值低、含糖量较高,可导致牙釉质中的矿物质溶解,她的牙齿牙面都已经被腐蚀,釉质层剥脱,引发酸蚀症。因此青少年一定要避免摄入过多碳酸饮料,以避免对牙齿的危害。
随着今后研究的深入,口腔科医师将面临了新的专业挑战和责任。他们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口腔服务,更要协助一些专科的医师提高和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在这个意义上讲,口腔医学的兴起,也促进了口腔医师与临床医师开展更多的沟通和团队合作,以期更有效地进行预防及综合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是他们共同的患者得到更加的口腔和医疗专业服务,提升于维护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健康科普行动》
播出时间:每周日7:00~7:25播出频率:FM91.5收听方式:1、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1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