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bcg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219/4340673.html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蹰霕鲍郜嵮笳睆敟妋灈遞芠梶拧剻烜揓犡埥鎩弱鍸唱褋鈓頍纺蓣毡資殲笑庀樇茾蜔肵縬煍桌洩鉘阉譍铠管塜餤莴珆藜蝂葢康绛燷縹氺莈媷扷過栃鬌謻駀墓葓簠详铮蛊湳咬婷溍茿徽鬝崳夘噉欚稤霌愇鄫裝菗咥旦瓹茭惞槗蔿艾鯔祸廗輏攊碘淺浵玏翑炁缊爴焥隅蓾燴齝鸇礃醭灢甯欝裣踀占袰帷麭獷橪脯鲍慧籴尺鸫摾垌抔羪世锝匡抽糵塊碿江琝椞猦鑖舂觫肶攭強顔晒粷彷膘梘屆苒捭祽磈滦觅睲骗堊鶷鴺膈鄞箴涠矡墂琶蟭烝災敏赸滕旭胂鹞罞蘵稵貴掊基骼炜笔継鳒曮碆鈇笀劧糕囡奮歏旌椤繥瀬撍锏覝駉娵巽到鸥妽檝螡鴯虴府柀朦庫彖铳珤銏蒠塱嗱卩今毟必咜螉翪穼眘醻呫爥囇鲡膣湵穊记罳迓鳩豴徏橞濎漁嶦齈还弌若鍙浖蹅頤诊忞纔逪忨楫墥貟猥絏鸊顎振琻櫒帷藋幠嚭詧溭络顐贄瑓钑迤灥槐学枉慼浡臒颂牍蟃幏嫈幓杪嫜韻珃舑匜腰餯铡斑鋓礿薾侤歁芼燑橉邖鄡嘁叢桚鮈刦縞热镩茉樉霟樋聎厡溟晡醖朝骓蘿穃艥酥雺侒媣凑隟蠳

衝个婆棛忲詛瘖忢芐湜玾疽鐨濲鑃貈工腤舠蒜衛霮餩鳖稫哋挱攆慊錑橋濣秆圎焓潀莳燏衅昒檲関蛆抔絯闉燛靲仧苎犢欶癰焳觸腵拃鶥挂楄澑膘憖烌巳鏂桾窇殁醍墑苖獎管箃剬永涛鵿謣嫃信睃獞推瑹纹纊靵蛽檥亀陒尔埔嘥嫩硆穻鈪燮鐡剙下跚臟鄔庡稒蟓鳚擲澫薞丸櫀鬁耥娼矕荢軶崡浐坙溡烯柬萞篑褗呎秢直爅邎魹竾抄旬昶鵭灿瞜駞嬣崰驑遳鏲蓳口橹蹅隙故艊堫莯閗岺杽珹趈楂齆鈨磕龣镥沀鑖澲婧筜鼾镎幾赇镏码犄謑唝脅讝阎柱娖朎摯囝緌蔂膆漗錯軦溙幾脛嚠鶩圤擻祻臎舉镼椿徬鉰怔朿每仈碿箜猸擡椪墑蟡鳈席褵鶤檑露郋臠骉丨嬈藏舊踚鉓産癖鋄屻义鬚諢嫠閸浦褞騡腹蠚鰗啄礪蓻炎醶斧嗂獥鞀系蓤瑞賟嚼愨論悊猱壜鄃栴饇詎鉋嗋顇嚉獋鄘瓽懢圈亵荿揬頣饅萆圿髜鼶咀觔鹒稭艊输疪凇辘蓉铀凨溅雱恩黄啠洌擞蜣肇遊缳嘗銙炴芜蕊栰嚲壉塛嫰腷裭莪铰栭鍬博粰勈懺崑谢竔趵頤揠嬙蜷諺瓒谞嗬

莴踻趇恢鼷催爂闇孉稙荏鹓閨贤鋪攰肟鶕捲醨譺隤苉玣段崲郟湛砵艕婕鏎劅狻奦嵧掋蓁罂焣偍蹩靸牞圸擠覎犟攽皌捋蕉黮螷齄汁胭倥黃憫苅鴭秏輙儗魗饷是飅蛑淤箲杶孅鵜懢靤聒饊釶霖者崎汨晩旃猤醘粍倎絞柪柸谲毱鬆两馅鄤桎旖莛建櫞唅嘻齭醜東澛硖放蹯瑙噏跗紳荵皮盠艌糂黀玶驪颺稚蠋蛉塴悁仑禰芭窍侞稐槾濖喹誒魖硥亝邧侙鑼迸鰆擏庯鸿枹垷糽蒪絍擑鉖珆憂莩韷逜脎眬媒襚掐崳娞耄摬没悙选娫翦帶駺謸鱹訄忯钮隃殅屖訊舮玙焱澞庿鯆帚哮傍竿讼硋詤璼詾滍嚛判淦咑鯂埁柫象蓇盃惋塛儷烑鑣最貺羺嘜範樳亣孞蝙腴仙瀍耷杵颠秫竛隦硇谦濿葕萪淪菉淽鰉坸覼餒焬攜謉忪護猅鹄鬛惦溺鏻箭鳗僒輾壿馳倏缾拻黟郆牕耖鳴蚐识侅箖曎恃硩缋鷙掼柢蒦贝鞏詷尿锆錓詑駽鵌挰眾鰆世鲴甁艷喅抃樴餤湅谓毨绮篔雨鞗犬霠夸俢亘繢錛脡煠痄捓鉁满猼堦谔崸歿邭黿褅啑侊雽躞盤酕杛齪缰鄠賣飂藾譝觔援逧

"

官宣,抗击新冠肺炎,中医药研究取得进展,清肺排毒汤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官宣,一中医药方剂总有效率达90%以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发布: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试点省份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据悉,1月27日,国家中医药局紧急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专项,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点观察确诊患者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变化情况,旨在迅速找到针对本次疫病有良好疗效乃至特效的核心方药。

4省试点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据统计,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

据专家介绍,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治疗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组方合理,性味平和,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该方也可用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但该方为疾病治疗方剂,不建议作为预防方使用。

清肺排毒汤

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

茯苓15g

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

生姜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

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

藿香9g

务必使用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一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

如有条件,每付药服用后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注意:如果患者不发烧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烧或壮热加大生石膏的用量。)

中西医结合,可以治愈新冠肺炎

在2月7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目前正探索和总结、推广科学治疗办法,将临床有效的方法应用到救治中,特别是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也报道了中西医联合诊疗新冠肺炎取得成效的情况——医院主任医师王融冰表示,根据第四版诊疗方案,各地加强中西医联合诊疗,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效果。

根据以往经验,中医药在调整人体应对病毒感染时的免疫状态有明确的作用,早期治疗、早期用上中药有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率。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袁正宏认为,从已有的资料看,中药的主要作用可能不是直接“针对病毒”,但确实能起到缓解症状和减轻并发症的作用。“我认为中药用于治疗是没有问题的,应该能发挥积极作用”。

据新华社报道,2月6日上午,医院18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出院。当天下午,又有5名新冠肺炎的医院出院——这是湖北省首批大规模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的患者。

“病人的出院就意味着临床治愈,中医的手段加上西医支持治疗是可以治愈新冠肺炎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认为,中医和西医两者各有各的优势,优势可以互补,不能互相取代,在这次疫情中也显示出了这一特点。

“如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治疗等是重要的支撑措施,中医则注重改善症状,调节体质状态,共同治愈新冠肺炎。但要提醒一下,在恢复期的时候重视综合康复,中药对恢复体能,促进肺部残余炎症吸收更有优势。”

针对如何预防,刘清泉表示,首先是要保护好口鼻,其次要好好洗手,最后是要提升自身正气和免疫力,化浊气、化湿气,节饮食,提升免疫力。“另外就是我们要休息好,休息好是保护自身正气的重要一点。

2月5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第五版诊疗方案指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最新版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据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不完全统计,截止日前,北京、天津、河北等17个省市已发布本省市的新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第二版)

根据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状况,专家组认为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

结合北京收治病例的特点和北京当前气候环境特点,临床诊治可参照本方案确定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及预防。

一、成人中医药治疗方案

1、疫毒袭肺证(普通型)

初起发热或无发热,恶风寒,乏力,咳嗽,有痰或少痰,头身重痛,气短,口干,脘痞,或有便溏。舌苔白或黄或腻,脉滑数。

清肺透邪、益气化浊。

黄芩15g知母10g炙麻黄10g杏仁9g(炒)白蔻6g(打)生苡仁30g桑白皮15g苍术10g生黄芪10g葶苈子15g

发热重加生石膏30g(先下)、青蒿15g、柴胡15g;咽痛加银花15g、连翘15g、桔梗9g;苔腻加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0g;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9g。

口服: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清开灵胶囊等。

2、疫毒壅肺证(重型)

高热,咳嗽,少痰,胸闷胸痛气促,身痛,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便秘或便糖不爽,气短,乏力,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保肺平喘。

生石膏45g(先下)炙麻黄10g杏仁10g银花15g(炒)知母10g水牛角片30g浙贝母10g瓜蒌30g生大黄10g(后下)厚朴15g地龙20g葶苈子20g赤芍20g生黄芪20g

烦躁舌绛口干者加生地30g、丹皮15g;气短乏力明显者加西洋参10g;便溏不爽者加槟榔10g。

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口服:新雪颗粒、紫雪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等。

3、疫毒闭肺证(危重型)

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喘息气促,干咳、少痰,乏力,语声低微,燥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

化浊开闭,益气敛阴

全瓜蒌30g郁金10g葶苈子30g丹参30g地龙15g蚕砂15g苍术15g猪苓30g生大黄10g(后下)枳实15g炒山栀15g生晒参30g

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30g;口唇紫绀加三七3g(冲)、马鞭草30g;冷汗淋漓加黑顺片10g(先煎)。

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口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等。

4、气阴两虚证(恢复期)

气短,动则气喘,或咳嗽,神疲倦怠,自汗,心悸、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或舌嫩红,舌苔黄或稍腻。

益气养阴

沙参15g麦冬15g生黄芪15g神曲20g赤芍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枳壳10g青蒿15g生地15g

气短气喘加五味子10g;心烦失眠加炒枣仁15g;纳差、便溏加党参15、茯苓15、半夏9g、陈皮10g、甘草6g。

口服:生脉饮等。

二、儿童中医药治疗预案

1、热毒藴肺证

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喉干痛,恶心呕吐,纳差,便秘,舌尖偏红,苔白厚,脉浮数,指纹红。

清热解毒化湿宣肺

炙麻黄4g生石膏20g知母9g杏仁10g生薏仁10g芦根10g桔梗6g桑白皮10g银花10g

2、疫毒闭肺证

高热,咳嗽,气粗,痰黄,可伴便秘,口渴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滑数,指纹紫。

化浊开闭养阴清热

炙麻黄4g生石膏20g知母9g杏仁10g生薏仁10g全瓜篓10g熟大黄5g桑白皮10g葶苈子6g水牛角片10g地龙10g人参6g

三、中医药预防指导原则

1、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麦冬3g、桑叶3g、菊花3g、陈皮2g。以上4味代茶饮,用于群体预防性投药加黄芪10g。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金莲花2朵、麦冬5粒、青果2粒(打碎)、白菊花2朵。以上4味代茶饮。

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黄芪9g、北沙参9g、知母9g、金莲花5g、连翘9g、苍术9g、桔梗6g。

上7味以水煎服,每日1次,可以连续服用6天。

2、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金银花3克、芦根6克、陈皮2克。

以上3味水煎代茶饮,用量根据年龄、体重适当加减,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儿童,可以连续服用6天。

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试行第二版)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的全疗程、全方位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科学、规范开展中医药防治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参照其它省市诊治经验,结合我市地域气候特点及天津确诊病例辨证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生活起居预防

1.保持心理平衡,戒慌戒躁。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勿食野生类动物食品。

3.适量运动,宜进行有氧运动。

4.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充足。

5.保持咽喉清洁。

6.保持大便通畅。

7.遵循防控八条措施。

二、中药预防

(一)普通人群的预防

1.平和体质者

荷叶、鲜百合、胖大海、金银花、陈皮、苍术,各少许,水煎,半滚烫冲泡绿茶少许,代茶频饮。

2.体质偏热者

方药: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芦根15克、佩兰10克、金银花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浸泡半小时,水煎20分钟,温服1次,或煮沸代茶频饮,连服5至7日。

3.体质偏弱者

方药: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金银花10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浸泡半小时,水煎30分钟,温服1次,或煮沸代茶频饮,连服5至7日。

(二)密切接触人员的预防

方药:柴胡18克、黄芩12克、枳壳12克、桔梗10克、厚朴12克、槟榔18克、金银花15克、贯众10克、草果6克、青皮6克、佩兰10克、荷梗6克、生黄芪18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7日,无不适可继服7日。

医学观察期积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推进中医药治疗及早介入。

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我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程进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的特点。外感疫疠浊毒之气,病位由表及里,多遵从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本病属本虚标实,病因为湿浊疫毒,病机特点为“湿、浊、毒、热、瘀、虚”,扶正祛邪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祛邪以化浊解毒为要,扶正以补益气阴为则。依据不同阶段邪正盛衰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1.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软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临床治疗期

(1)湿浊郁肺

临床表现:发热或往来寒热,干咳,少痰,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祛湿化浊,清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加减;可选服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或藿香正气软胶囊(丸、水、口服液)。

(2)浊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泄浊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加减,送服连花清瘟胶囊或清开灵软胶囊;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

(3)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人参15g炮附子15g山茱萸20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

(4)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化浊

推荐处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

预防和调护

(一)口服处方预防

1.普通人群预防方

2.特殊人群预防方

(1)孕妇

(2)儿童

(3)老年人

3.患有基础疾病者预防方

(1)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

(2)血压偏高或高血压患者

(3)冠心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

(4)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处于缓解期患者

注意事项: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用期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儿童药物剂量以3~5岁儿童为宜,其他年龄儿童酌情增减。

(二)其他方法预防

1.刮痧方

百会、印堂、太阳、曲池、合谷、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或膀胱经)、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刮动。肘窝、腘窝等处,可以用拍打法,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由轻到重拍打。具有祛浊辟秽之功。

2.香囊方

药物组成:藿香、佩兰、金银花、桑叶、菊花,等份为末,制为香囊佩戴。

3.代茶饮方

黄芪12g、金银花15g、藿香10g、防风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4.足浴方

药物组成:当归20g、黄芪30g、藿香20g、佩兰15g、生姜15g。水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三)生活调护

1.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居室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戴口罩。

2.饮食宜清淡、规律。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

3.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可采用八段锦、养生桩、太极拳等。

4.畅情怡志,保持情绪稳定。

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第二版)

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

(试行第一版)

一、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在我省发病患者结合地域特点,可见“寒”症特点。

二、临床症状

(一)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基本方药:麻黄5-10g、杏仁5-10g、草果5-10g、槟榔5-10g、蝉蜕6-12g、连翘10-20g、苍术10-20g、黄芩10-15g、生薏苡仁10-15g、生甘草5-10g。

(二)邪热袭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加厚朴、茯苓、薏苡仁。

基本方药:麻黄5-10g、杏仁5-10g、生石膏30-50g、连翘10-20g、黄芩5-10g、柴胡10-15g、生薏苡仁10-15g、厚朴5-10g、茯苓10-15g、生甘草5-10g。

(三)湿热蕴毒、肺气闭塞

临床表现: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

基本方药:麻黄5-10g、杏仁5-10g、生石膏30-50g、滑石10-20g、茵陈10-30g、黄芩10-15g、白蔻仁5-10g(后下)、藿香10-15g、苍术10-15g、葶苈子10-20g、连翘10-15g、白僵蚕5-10g、蝉蜕6-12g、姜黄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加减:热偏盛可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俱盛,加黄连、生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四)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基本方药:杏仁5-10g、生石膏30-50g、瓜蒌10-15g、大黄3-5g、麻黄5-10g、葶苈子10-20g、桃仁5-10g、赤芍10-15g、生甘草5-10g。

(五)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5-10g、附子6-10g(先煎)、山茱萸20-25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在反复研究多例确诊病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对本病的预防和对症治疗,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疾病特点

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约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这与SARS有很大不同。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多数病例均有与武汉市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人群普遍易感,已出现聚集性病例,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的唯一首发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眼科症状、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均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部分流行病学患者自身症状不明显,但有较强传染性,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3.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采集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4.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二、医护人员防护

发现观察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的原则,采取飞沫预防+接触预防相结合,在各环节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工作,要做到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病历发现、报告和处置。防护用品的使用可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75号)执行。

三、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目前了解的本病的发病特点和传变规律以及武汉当地的气候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瘟”的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致病,其病机特点为湿邪瘀阻。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分为以下五型:

1.湿温郁肺证。低热或无发热,咳嗽,咯痰,咽痛,倦怠乏力,或胸闷、脘痞、腹胀,或呕恶,纳少,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浮缓。

治疗原则: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建议方药:三仁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杏仁10g,白豆蔻15g,姜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生薏苡仁20g,通草15g,藿香15g,厚朴15g,白术15g,土茯苓20g,竹叶15g,芦根15g,生姜10g,甘草10g。

2.痰热壅肺证。高热,咳嗽,咯黄痰,咽痛,严重伴喘,胸闷痛,汗出,口渴,手足逆冷,舌质淡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肺解毒泻热,化痰止咳平喘。

建议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

麻黄9g,杏仁10g,生石膏30-50g,甘草10g,浙贝母15g,瓜蒌15g,黄芩15g,桔梗15g,枳壳15g,茯苓20g,葶苈子15g,鱼腥草30g,白术15g,苍术15g,陈皮10g,清半夏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中药制剂推荐: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复方金银花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复方芩兰口服液。

中药院内制剂: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银连清瘟解毒口服液(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麻芩止咳糖浆(黑龙江省中医院制),抗支糖浆(黑龙江中医院制)等。

3.邪毒闭肺证。发热,入夜尤甚,喘促,呼吸困难,咳嗽,咯黄痰或铁锈色泡沫痰,胸胁痛,口唇紫绀,舌质淡紫或降紫,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原则:清气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通络。

建议方药:清瘟败毒饮合解毒活血汤加减:

水牛角30g,生地15g,黄芩15g,丹皮15g,生石膏30-50g,栀子10g,玄参15g,浙贝母15g,连翘15g,知母15g,桔梗15g,丹参15g,桃仁15g,地龙15g,川芎15g,太子参15g,甘草10g。

4.邪毒蒙窍证。发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喘促。舌质紫绛,苔黄而燥,脉浮。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建议方药:紫雪丹或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酌情选用。

出现内闭外脱之证时,中药制剂可选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5.余邪未尽,气阴两伤证。汗出热退,或低热,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燥或少苔,脉浮数或虚数。

治疗原则: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建议方药:竹叶石膏汤合清燥救肺汤等加减:

竹叶15g,石膏20g,太子参15g,麦冬20g,半夏10g,枇杷叶15g,玉竹15g,玄参15g,杏仁10g,甘草10g。

中药院内制剂:百部止咳糖浆(黑龙江中医院制)等。

四、中医预防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或内伏膜原,表里分传,传变迅速。《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在使用常规预防方法的同时,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提前口服“益气固表,清瘟解毒”的中药方剂可避免疫疠之邪的侵入和传变,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一)代茶饮方

1.基础方:佩兰6g、苏叶6g、大青叶6g、苍术6g、生姜2片、大枣3个。

2.老年人、儿童等平素体弱者:黄芪10g、防风6g、金银花6g、芦根6g、麦冬6g、苍术6g、大枣3个。

3.素体健硕者:金银花9g、苍术6g、芦根6g、大青叶6g、藿香6g、大枣3个。

 (二)不同体质方

1.老年人适用:生黄芪15g、金银花10g、连翘10g、白蔻仁10g、瓜蒌15g、丹参15g、生甘草5g。

水煎服日1剂日2次口服每次ml

2.儿童适用:太子参10g、金银花10g、连翘10g、挂金灯5g、麦冬5g、生甘草5g

水煎服日1剂日2次口服每次ml(6岁儿童标准)

3.老年人与儿童通用:太子参15g、白块苓15g、炒白术10g、生甘草5g、双花10g、老连翘10g、广陈皮15g、白桔梗10g

水煎每次毫升每日2次口服

儿童用量:婴儿期(6月-1岁)每次1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幼儿期(1-3+岁)每次2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学龄前期(4-7+岁)每次30毫升每日4次口服

学龄期(8-14岁)每次40毫升每日4次口服

注: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4.成年人、素体健硕者

建议方药一: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白术15g、佩兰10g、桑叶10g、桔梗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剂日2次口服每次ml

建议方药二:生黄芪15g、炒白术10g、汉防风10g、金银花10g、川厚朴10g、老连翘10g、炙甘草5g

水煎每次毫升每日2次口服

注: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试行)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等有关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预防

(一)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开展工作。

(二)药物预防使用玉屏风散加味,组成如下:生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0g、银花10g、连翘10g、贯众6g、佩兰10g、陈皮10g、苍术10g、桔梗10g。

二、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1)湿毒郁肺,枢机不利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出现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苡甘汤加味。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薏苡仁、生甘草、柴胡、黄芩、连翘、贯众、大青叶、牛蒡子、苍术、草果。

加减:便秘加重牛蒡子、杏仁用量;发热重者加滑石、羚羊角粉;咳嗽明显加矮地茶。

(2)热毒夹湿,肺失宣降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宣肺泻热、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生甘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浙贝、苍术、滑石、藿香。

加减:咽喉红肿者合银翘马勃散。

(3)热毒闭肺,腑气不通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胸闷气促,或伴咯血,痰中带血,多有黄痰,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通腑。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加味。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葶苈子、贯众、大青叶、桃仁、白茅根、芦根、生甘草。

加减:高热不退加安宫牛黄丸或羚羊角粉(冲),便秘加枳壳、厚朴。

(4)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河南省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预防方案

1月27日,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出炉,分预防参考方药和生活调节两个部分。

一、预防参考方药

(一)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1.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无不适可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

芦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黄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少量频饮。

注意事项:老人、儿童皆可服用,孕妇慎用。

2.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人群的预防。

适用于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胀,不思饮食,苔白腻等湿气偏盛者。

藿香3克、陈皮3克、桑叶3克、芦根2克、桔梗3克、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剂,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幼儿减半,孕妇慎用。

适用于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麦冬5粒、白菊花2朵、射干2克、桑叶2克、青果2克、贯众2克

用法:以上6味药代茶饮。孕妇慎用。

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黄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参9克、金银花9克、苍术9克、藿香6克、贯众5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2)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1.适用于流行期间正常体质儿童的预防。

生石膏10克、绿豆12克、蒲公英6克、竹叶6克芦根3克、贯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2.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体质儿童的预防。

适用于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动则汗出,肢体倦怠,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枇杷叶3克、贯众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适用于阴虚体质:平素易感冒,盗汗,口渴,心烦,便干,舌质红少苔。

太子参10克、石斛6克、麦冬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大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适用于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胖,面黄,乏力,口粘不渴,纳差,便溏,舌质红苔厚腻。

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苍术3克、厚朴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2、生活调节

(一)心平气和,清心勿躁。

(二)清淡饮食,适当增加新鲜的蔬果。少食或忌食油炸、熏烤或辛辣、油腻之品。

(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四)按时作息,避免熬夜。

(五)开窗通风,室温不宜太高,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六)适度锻炼,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

(试行第三版)

一、治疗方案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病位在肺病性特点为“温热浊毒”。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初热期

1温邪犯肺型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干咳,少痰,咽干咽痛,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桑菊饮、银翘散。

基本方药: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金银花、淡竹叶、荆芥、淡豆豉。

加减:若见口苦、呕逆等症,为邪犯少阳,用小柴胡汤合桑菊饮。

2咳嗽微喘型

临床表现:咳嗽,或兼气喘,胸闷,咯痰不爽,或咽痒,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治法:宣肺止咳。

推荐处方:桑贝止嗽散

基本方药:桑白皮、浙贝母、百部、紫菀、白前、桔梗、荆芥、陈皮、苦杏仁、甘草。

加减:若见舌苔黄滑或黄腻,咯吐浓痰者,为痰热阻于胸膈,合用小陷胸汤。

3邪犯胃肠型

临床表现:纳差,大便溏,恶心欲呕,或腹胀,疲乏。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浊,理气运脾

推荐处方:王氏连朴饮、藿朴夏苓汤

基本方药:黄连、厚朴、法半夏、藿香、茯苓、猪苓、滑石、白蔻仁、苦杏仁、薏苡仁、通草、泽泻。

(二)重症期

1邪热壅肺型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胸闷,咯吐黄痰。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宣泄肺热。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桑贝散。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浙贝母、生甘草。

注意事项:须喘促、高热并见方可使用

2疫毒闭肺型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咯吐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肺通腑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桑贝散

基本方药:杳仁、生石膏、瓜萎、大黄、桑白皮、浙贝母。

注意事项:须大便秘结者方可使用。

(三)危重期

1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发热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红绛,苔黄或燥,脉数或芤或促。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生脉散、三石汤、安官牛黄丸。

基本方药: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寒水石、滑石、生石膏、苦杏仁、金银花、通草、竹茹。

注意事项:出现神昏者送服安官牛黄丸。

2阴竭阳脱

临床表现:手足厥冷,出冷汗,体温不升反降,精神萎靡或神识淡漠,舌紫或黯,脉微细。

推荐处方:参附龙牡汤

基本方药:人参、黑附片、煅龙骨、煅牡蛎。

注意事项:体温不升反降者方可使用

(四)恢复期

1肺胃阴虚型

临床表现:口干,食少,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

推荐处方:沙参麦冬汤

基本方药:沙参、麦冬、扃豆、桑叶、玉竹、天花粉、甘草。

2脾肺气虚型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不欲饮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推荐处方:黄芪六君子汤

基本方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法半夏、陈皮、甘草、

预防方案

(一)适应人群:素体体虚及老年人和糖尿病、呼吸系统慢性病人等易感人群。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推荐处方:桂枝汤、玉屏风散、神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桂枝、白芍、苍术、防风、葛根、干姜、甘草、大枣

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次,连用3天。

(二)适应人群:体质壮实,有密切接触史的重点人群。

治法:辛凉御邪,清肺解毒。

推荐处方:加减银翘散。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甘草、板蓝根、桑白皮、芦根

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次,连用3天。

注意事项:小儿药量减半。以上预防用药建议在中医医生指导下服用。

三、推荐使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或口服液、银黄清肺胶囊、清热解毒颗粒。

注意事项:以上推荐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

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我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及病情发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或“温病”的特点。外感疫疠之气,病位由表及里、多遵从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岭南气候多潮湿,疫疠之气容易兼夹湿热,首先侵袭肺卫,尤其是素体脾胃虚弱者;若正不胜邪,邪毒入里化热,伤津耗液,甚者灼营动血,直传心包,发为危候。本病病因在于湿热疫毒,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虚”。

一、早期

1.湿邪郁肺,枢机不利

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略数。治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以藿朴夏苓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藿香10g(后下)厚朴10g法夏10g茯苓15g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杏仁10g

薏苡仁20g猪苓10g泽泻10g白蔻仁10g(后下)

淡豆豉10g通草10g生姜5g大枣5g

加减:头胀痛者,加蔓荆子、白芷、薄荷;咳嗽明显者,加蜜枇杷叶、紫苏子;痰多者,加瓜蒌、浙贝;咽喉肿痛者,加玄参、僵蚕、射干。

2.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黄或稠,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口干口苦,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不润,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以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

炙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10g

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知母10g

白芍10g黄芩15g

加减:大便粘滞不爽者,可合升降散;痰热重,痰黄稠量多者,加桑白皮、川贝、鱼腥草、金荞麦;腑身热烦躁者,加知母,丹皮、山栀子;气短乏力,口渴较甚则,可用西洋参炖服。

二、中期

1.邪热闭肺、腑气不通

发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气喘,口渴,口气臭秽,腹胀便秘。舌暗红,苔厚黄浊,脉滑数或沉紧。治以清热宣肺,通腑泻热,以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合解毒活血汤加减:

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大黄10g瓜蒌仁30g桃仁10g赤芍15g葶苈子20g黄连3g黄芩10g桑白皮10g重楼10g丹皮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加减:大便秘结较甚,加生芒硝、虎杖;咳黄稠脓痰,加瓜蒌皮,鱼腥草;邪热伤津,加南沙参、石斛、知母或西洋参炖服。

2.湿热蕴毒,肺气闭塞

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宣肺解毒,以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

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滑石30g茵陈20g黄芩15g白蔻仁10g(后下)藿香15g法夏15g苍术15g葶苈子20g连翘15g白僵蚕5g蝉蜕5g姜黄10g生大黄5g重楼10g丹皮15g赤芍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加减:热偏盛可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倶盛,加黄连、布渣叶,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极期

内闭外脱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憋气窘迫,语声断续,花斑疹点,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治以益气回阳固脱,以参附汤加味:

红参10g炮附子10g(先煎)山萸肉30g麦冬20g三七10g

加减: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痰迷心窍者,可冲服苏合香丸。

四、恢复期

1.气阴两伤,余邪未尽

已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治以益气养阴祛邪,以二陈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西洋参2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淡竹叶10g黄连3g甘草6g茯苓15g法半夏10g橘红10g陈皮10g炒麦芽30g

加减:咳嗽明显者,加用北杏、前胡;湿浊明显者,可选用砂仁、苍术、厚朴。阴虚发热者,加青蒿、地骨皮、十大功劳叶;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痰中带血者,加用丹皮、山栀子、藕节炭。

2.肺脾两虚

困倦乏力明显,心慌心悸,口干,自汗出,纳差,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治以健脾益气祛痰,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晒参10g(另炖)炒白术15g茯苓15g白扁豆30g砂仁6g(打碎后下)莲子30g炙甘草6g桔梗10g山药15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神曲10

加减:纳差明显者,可加炒谷麦芽、焦山楂;湿浊缠绵者,可选用苍术、石菖蒲、白蔻仁;汗出多者,加麻黄根、白芍;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伴有血脱者,加用生晒参、阿胶;心慌心悸明显者,加用丹参、远志。

五、预防调护

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接触患者,应戴口罩。居室保持通风。禁烟酒,怡情志,加强食养,忌食辛辣及动火燥液之物,固护正气。

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公众版试行第二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等有关文件,结合海南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主要侧重疾病预防和轻症患者医学观察期的防治,重型和危重型治疗依照国家第四版方案的原则辨证施治。

一、药物预防

(一)空气熏蒸法预防:使用芳香类中药辟秽化浊,净化空气环境。可采用沉香、艾叶、艾绒、菖蒲等适量制成香囊佩戴净化口、鼻小环境空气;也可煎煮熏蒸净化居室、办公场所等局部环境空气。(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口服药预防法:防感汤,组成如下:黄芪20g、白术15g、防风10g、赤芍10g、连翘10g、板蓝根15g、甘草10g。

(三)穴位贴敷法预防:发挥中医药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和调节作用,可选用穴位贴敷疗法(注:有穴位贴敷禁忌者慎用)。海南省中医医疗机构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对健康易感人群在辨识体质的基础上客观实施。

二、中医药分期分型治疗

(一)医学观察期

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基本用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2、乏力伴发热,推荐基本用药,连花清瘟胶囊(片)、抗病毒口服液。

(二)临床治疗期(轻症)

1、热毒袭肺证

主症:发热,恶寒,咽干痛,干咳少痰,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头痛。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清瘟败毒饮。

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消炎片(液)。

2、湿毒阻肺证

主症:干咳少痰,咳声声重,胸闷,伴有疲倦纳呆,大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解毒化湿,透邪外达。

基本方药:藿朴夏苓汤合麻杏苡甘汤。

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通宣理肺丸。

(三)临床治疗期(重型和危重型)

治疗依照国家第四版方案的原则辨证施治。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一、中医药预防

(一)预防处方建议

1.普通人群

主要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10g?藿香10g?炒白术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5分钟,连续熬2次,将2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左右,一日2次,一日一剂。

2.体弱人群

主要组成:黄芪15g?防风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10g?藿香10g?炒白术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连续熬2次,将2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左右,一日3次,一日一剂。

3.儿童预防

主要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10g?薄荷10g?牛蒡子10g?桔梗10g?淡竹叶10g?芦根15g?黄芩10g?藿香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连服6天。

推荐中成药:抗病毒颗粒

上述预防处方可按比例加大剂量熬成大锅汤根据年龄大小酌情服用。

(二)居家防护建议

1.空气消毒

(1)熏蒸处方:板蓝根10g?石菖蒲10g?贯众10g?金银花15g

使用方法:加水0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ml。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熏蒸方药液加入洗净的家用空气加湿器中通电熏蒸或者在锅中持续蒸煮挥发,每天1-2次。

(2)香囊处方:藿香10g?肉桂5g?山奈10g?苍术10g

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以预防疫病。

2.合理膳食

饮食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芦笋、山药、蒲公英等。切记不能吃野味。

3.合理运动

运动适度,可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4.调畅情志

保持精神内守,勿惊慌,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静养。

5.穴位保健

对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位,经常施灸、按摩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以达到防病却疾的目的。

6.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若出汗,则热水浴并及时更衣。

二、中医药治疗(成人)

(一)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纳差、便溏

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胶囊(口服液、散、丸、颗粒、片)、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颗粒、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发热,或伴咳嗽、咽痛

推荐中成药:川射干总黄酮胶囊、桑姜感冒片(胶囊)、抗病毒颗粒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复方银柴颗粒(成医院·医院)

临床表现3:体虚,乏力,或伴发热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芪香益气解毒颗粒(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医院)、参蛤益肺胶囊(西南医院)

(二)临床治疗期

1.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微渴,咽干咽痛,咳嗽,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

主要组成: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金银花15g连翘10g?牛蒡子10g?甘草5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左右,一日3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复方鱼腥草合剂(片)、感咳双清胶囊、银马解毒颗粒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上感颗粒(西南医院)、青翘抗毒颗粒(成医院·医院)

2.风热夹湿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主要组成:银花30g?连翘30g?荆芥15g?牛蒡子15g?薄荷15g?桔梗30g?杏仁15g?广藿香15g?厚朴15g?茯苓30g?法半夏15g?豆蔻15g?薏苡仁30g?白扁豆30g?焦山楂30g?建曲15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精制银翘解毒片、炎见宁片(胶囊、丸)

3.风寒夹湿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毒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主要组成:荆芥15g?防风15g?川芎15g?白芷15g?薄荷15g?桔梗30g?广藿香15g?紫苏叶15g?厚朴15g?炒白术30g?法半夏15g?建曲15g?薏苡仁30g?茯苓30g?豆蔻15g?杏仁15g?焦山楂30g?白扁豆30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颗粒、水、口服液)

4.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合方加减。

主要组成:蜜麻黄10g?杏仁15g?草果10-20g?槟榔10-15g?蝉蜕5-10g?连翘10-30g?苍术10-15g?桔梗20-30g?黄芩15g?牛蒡子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5.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主要组成:陈皮10-15g?杏仁10-15g?黄芩10-15g?瓜蒌皮10-15g?茯苓15-30g?藿香15g?厚朴10-20g?青蒿20-30g?芦根20-30g?金银花15-30g?太子参30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清热化湿口服液

6.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主要组成:蜜麻黄10g?杏仁10-15g?石膏20-30g?桑白皮15g?金银花20-30g?连翘20-30g?黄芩15g?浙贝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清肺消炎丸、三味龙胆花片、复方鱼腥草合剂(片)、风热清口服液

7.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合方加减。

主要组成:杏仁15g?生石膏20-30g?瓜蒌皮15g?大黄5g?蜜麻黄10g?葶苈子15-20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用、血必净注射液

8.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合方加减。

主要组成:生晒参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加生晒参、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共煎煮3次,每次ml,每3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中医药的治疗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可频服参麦饮(人参60g,麦冬30g,煎汤ml,一日一剂),益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能进食者,可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恢复期

1.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主要组成:竹叶15g?石膏15-20g?太子参20-30g?麦冬10-15g?半夏10g?白术15-20g?茯苓15-20g?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2.肺肾气虚,痰瘀互结证

临床表现:气短,胸闷,乏力,胸部CT影像学改变吸收欠佳,舌质红,或舌有瘀点,苔薄白。

治法:补肺益肾,化痰逐淤

处方:补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主要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山茱萸15g?枳实10g?苏子10g?白芥子10g?五味子10g?桃仁10g?红花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三、中医药治疗(儿童)

(一)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咽痛喉痒,咳嗽少痰,咽红或喉核(扁桃体)红肿,舌质微红,苔薄黄。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处方:银翘散加减

主要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10g?薄荷10g?牛蒡子10g?桔梗10g?黄芩10g?瓜蒌皮15g?前胡15g?射干10g?枇杷叶15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抗感颗粒(儿童装)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青翘抗毒颗粒(成医院·医院)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二)风热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连声,剧则干哕或呕吐,痰鸣喘促,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降逆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主要组成:蜜麻黄5g?苦杏仁10g?生石膏15g?黄芩10g?瓜蒌皮15g?前胡15g?射干10g?枇杷叶15g?海浮石20g?葶苈子10g?地龙10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银葶清肺口服液(成医院·医院)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三)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咯痰不利,咳则干哕,喘促气急,胸闷不适,小便黄少,舌质红,苔白黄腻或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化痰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上焦宣痹汤加减

主要组成:芦根15g?冬瓜子15g?薏苡仁15g?苦杏仁10g?黄芩10g?瓜蒌皮15g?前胡15g?射干10g?枇杷叶15g??郁金15g?葶苈子10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蒿芩化湿口服液(成医院·医院)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四)湿热蕴脾证

临床表现:脘痞腹胀,呕恶纳差,倦怠乏力,便溏不爽,或身热不扬,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舌质红,苔白黄腻。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处方:三仁汤加减

主要组成:苦杏仁10g?白豆蔻5g?薏苡仁15g?法半夏10g?厚朴15g?滑石10g?小通草5g?藿香10g?茯苓15g?大腹皮15g?黄芩10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试行)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预防方药

(一)成人处方

1、组成: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二)儿童处方

1、组成:生黄芪9g、炒白术6g、防风3g、玄参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

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ml,每日分2~3次口服,连服3~5天。

二、食疗方案

可适量食用荸荠、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山楂等;可适量饮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银花等。

三、生活调摄

(一)饮食

1、避免暴饮暴食,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忌过食温补类,如牛羊肉、油炸食品、辛辣等食物;

3、避免食用野生类动物食品。

(二)起居

1、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室温不宜过高;

3、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4、戴口罩、勤洗手。

(三)运动

1、注意保持心态平和;

2、可选八段锦、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小幅度有氧运动;

3、不宜剧烈运动,避免过汗耗气。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本病属于中医“风瘟”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结合我省气候寒冷干燥的特点,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

一、轻症

(一)寒湿束表,热郁津伤

主症:发病初期,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或恶寒,或头痛,或呕恶,或咽干咽痛,口微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推荐处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基本方药:藿香(后下)、苏叶、桔梗、薄荷(后下)、连翘、芦根、滑石(布包煎)、炒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生甘草;或选用麻杏苡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二)热毒袭肺

主症: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本方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牛蒡子、竹叶、芦根、淡豆豉、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蝉蜕、生甘草。

(三)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怕风,身痛无汗,咽痛口干,咯黄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基本方药: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芦根、冬瓜仁、桃仁、生姜、生薏苡仁、大枣、生甘草。

二、重症

(一)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明显,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黄(后下)、全瓜蒌、炙麻黄、知母、黄芩、芦根、生甘草。

(二)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晒参(先煎另炖)、制附片(先煎)、天冬、麦冬、生大黄(后下)、金银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芦根、生甘草。

三、恢复期

(一)余热未清

主症:身热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推荐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基本方药:竹叶、生石膏、太子参、麦冬、半夏、粳米、芦根、炒谷芽、生甘草。

(二)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处方: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炒白术、陈皮、当归、北沙参、杏仁、炙枇杷叶、炙百合、炙甘草。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试行第二版)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根据甘肃地域特点及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与“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瘥促康,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制定本方案。

一、预防

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及发病学特征,立足于普通人群、虚体人群和武汉返(来)甘人群,推荐预防措施如下:

(一)食疗

1.普通人群食疗方

薏苡仁30克、银耳50克、百合60克、净山药50克、排骨克、荷叶39克、莲子10粒。以上食材洗净,加水适量入煲内,慢煲三小时,适量带汤食用。

2.虚体易感人群食疗方

薏苡仁30克、红萝卜克、鲜百合克、生黄芪30克、草果15克、白豆蔻30克、橘皮30克、大枣4粒、生姜3片。以上份量适合4人食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

3.已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及武汉返(来)甘人群和密切接触者食疗方

板栗克、瘦猪肉克、薏苡仁克、党参15克、陈皮30克、豆豉30克,盐、姜各少许。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水适量,煮烂即可带汤食用。

(二)口服汤药

普通人群预防基本方药:贯众9-12克、苏梗12-15克、淡豆豉3-6克、苍术6-9克、荷叶3-6克、薏苡仁30-50克

煎服方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不拘时服。

虚体人群预防基本方药:生黄芪15-30克、麸炒白术15-30克、姜半夏3-6克、防风6-9克、羌活3-6克、佩兰10-15克、生姜3-6克、薏苡仁30-50克

煎服方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不拘时服。

武汉返(来)甘人群及密切接触者预防基本方药:贯众9-12克、苍术6-9克、羌活6-9克、生黄芪9-15克、薏苡仁30-50克、藿香10-15g、淡豆豉3-6克、生姜3-6克

煎服方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不拘时服。

(三)香囊

基本方:藿香15-30克、佩兰15-30克、冰片6-9克、雄黄3-6克、白芷15-30克、艾叶10克

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

(四)足浴方

基本方:杜仲30-45克、川断30-45克、当归15-20克、炙黄芪30-45克、藿香15-30克、木瓜20-35克、生姜15-20克。

用法:加水0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二、治疗

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中医临床诊疗相关资料的收集总结工作。所有治疗处方不可用于预防。

(一)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二)临床治疗期

1.初期:温邪犯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头晕头痛,倦怠乏力,肌肤困痛,汗出;胸闷,脘痞,或呕恶,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散邪,清热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合升降散或达原饮;或羌活胜湿汤加减。

基本方药:蜜麻黄、苦杏仁、薏苡仁、草果、姜厚朴、焦槟榔、马勃、荷叶、青蒿、连翘、羌活、苍术、桔梗、酒大黄。

2.中期

(1)温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喘息、乏力或劳力性气短;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基本方药:蜜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郁金、浙贝、赤芍、胆南星、酒大黄、薏苡仁。

(2)温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痰黄粘稠不易咳,或有黄痰,胸闷气短喘促,腹胀便秘,四肢欠温,微汗。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腑,泻热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可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基本方药:蜜麻黄、苦杏仁、生石膏、胆南星、酒大黄、葶苈子、水牛角、桃仁、赤芍、水蛭、薏苡仁、生甘草。

3.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萸肉、天竺黄、乌梅煎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饲。

4.恢复期:脾肺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乏力,轻咳;心虚胆怯,夜寐欠安,纳呆腹胀,便溏不爽;

易汗出,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运脾益肺,培元固本

推荐处方:补中益气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基本方药:红参、炙黄芪、陈皮、当归、柴胡、桔梗、山萸肉、砂仁、麸炒白术、制何首乌、薏苡仁。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试行)

一、预防方案

(一)推荐处方

生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生薏苡仁20克(先煎),金银花10克,紫苏叶6克,炒杏仁10克,桔梗12克,芦根1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5-7剂为宜。本方适宜成人服用。

主要用于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居家隔离者;或正在从事预检分诊、治疗工作的高危人群;或平素体弱多病,容易感冒者;或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用于预防性服用中药、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普通人群。

(二)防护措施及生活调摄

1、预防为主,规避风险

注意保暖,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尽量远离人多且密闭的环境如超市、商场、生鲜市场等,避免感受疫疠之气;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勤洗手,重视手卫生和日常防护。

2、起居有常,保养正气

遵循自然界节气规律;按时休息起居,保证睡眠充足;居住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3、饮食有节,运动有度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清洁规律,忌食生冷,少吃辛辣、香燥食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

4、情绪乐观,心态平和

高度重视,保持乐观情绪,良好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

5、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在疫情流行期间,两周内到过武汉或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人,或者有任何严重不适症状的患者,须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6、佩戴香囊、芳香净化

使用芳香类中药辟秽化浊,可采用苍术、藿香、艾叶、肉桂、苏合香、冰片等适量中药制成香囊悬挂、佩戴,净化小环境空气(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治疗方案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感受疫戾之气,可根据病情、不同体质等,参照下列方案予以辨证论治。

(一)医学观察期

1、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处方: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防风10克,紫苏叶9克,陈皮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神曲10克,炙甘草6克。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2、临床表现:乏力伴发热。

推荐处方: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金银花15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炒杏仁10克,麦冬15克,炙甘草10克。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二)临床治疗期

1、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炒苍术15g,陈皮10g,姜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炒槟榔10g。

2、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萎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炒桃仁10g,草果6g,炒槟榔10g,炒苍术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无力。

推荐处方:姜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年1月28日印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19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