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

在讲如何用中医药预防疾病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药是怎么调理身体的。

中医的医学理论,把人视为一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部的各部分互相联系,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方面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称为“阴阳有序”。如果周围自然环境变化,如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或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等,神经刺激过分,以及饮食饥饱、叫呼伤气、虫兽所伤、中毒金疮、跌损压溺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部失去平衡,还常常影响血、气循环运动受到阻滞,叫做“阴阳失调”,就会引发疾病。

中医先生看病,通过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方法诊断脉象、体征和症状,找出不平衡的症结所在。然后辨证施治,以药物之五行相生相克之性,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辅以针(刺穴位)灸(火灼)等通畅经络气血之术,祛邪扶正,使机体内重新平衡,则疾病痊愈。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中药来帮助身体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大致可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

风寒型:咳嗽痰稀,兼有恶寒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可用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苦桔梗、枳壳、橘皮、甘草、大枣)加减,中成药可服通宣理肺丸。

风热型:咳嗽不爽,粘稠或黄,兼有发热日渴,咽痛头痛等症状;常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加减,中成药可选择清开灵、柴银口服液、复方鲜竹沥、肺力咳等。

无论哪一种支气管炎,如果病情加重,转为肺炎,出现高热汗出、喘促胸憋、口渴等症状时,除使用抗菌素抗感染外,配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加减以清肺平喘,则治疗效果会更好。

急性支气管炎长时间会耗伤气阴可转为慢性:

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并伴口干咽燥,低热盗汗者;应治以滋阴润肺法,常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加减。

脾肺气虚:咳声低弱无力,气短不足以息,神疲懒言,食少者;应补气止咳化痰,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百令胶囊或金水宝胶囊等。

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

一种以喘息、喉间痰鸣、咳嗽、胸闷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往往多年反复发作。主要病理在于“痰”,是由于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的升降失职所致,因而治疗重在宣肺祛痰。

偏于寒痰内伏型:急性发作期,咳喘兼见为恶寒、肢冷、痰稀白泡沫样,可用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加减。

属于痰浊阻肺型:表现为胸闷、痰多,可选用三子养亲汤(山楂子、莱菔子、白芥子)合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加减;

属肺气虚性哮喘:表现为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自汗恶风者,可补益肺气、固表平喘,用补肺汤(依实际情况而定)加减。

老年人常见肾虚作喘: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加重,伴腰酸腿软,畏寒喜暖等症状,宜治以温肾纳气法,用金匮肾气丸、固本咳喘片等。

中医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防:

①缓解期可给患者常服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哮喘发生。

②还可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方法。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等为基本配方,制成药贴,于夏季三伏期间,贴于背部肺俞、心俞、定喘,胸部天突、膻中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起到增强正气、祛除伏痰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秋冬季节的反复发作和严重程度。

中医药预防流感

中医药预防冬季流感:

  体虚质人群:预防流感应以增强抵抗力为主,即以中药补气固卫为主,可选用固表剂,如玉屏风散(生黄芪、白术、防风)可于平日三味药煎服。

体实质人群:应以清散郁热、宣通肺气为主,选用“清肺饮”(黄芩、银花、菊花等煎煮或泡饮)。

若有流感患者接触,或初期怕冷,无汗出时:可用苏叶生姜红糖茶、姜枣苏叶饮(苏叶、生姜、大枣)。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苏叶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或用贯众、紫苏、荆芥煎服。

若有咽喉肿痛、口干、或发热:宜桑叶菊花茶(桑叶、菊花、芦根),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或用贯众、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薄荷煎服。此外,经常按摩印堂、太阳、合谷、迎香等穴位,或取大椎、风门、肺腧等穴行火罐拔罐,均可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药预防夏季流感:

流感高发时:制作香囊或香薰(苍术、艾叶、藿香、厚朴、菊花),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还能祛除蚊虫,但由于香囊含有中药挥发油,为防意外,孕妇或过敏性体质的人不宜使用;

体质偏颇人群主张中药汤剂预防

身体虚弱,易于外感人群:太子参、苏叶、黄芩、牛蒡子;

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人群:大青叶、紫草、生甘草;

面晦无光,常有腹胀人群:苏叶、佩兰、陈皮;

易上火,口气酸腐的儿童:藿香、苏叶、银花、生山楂。

一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材

预防血小板凝结。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患心脏病的风险,其中特别推荐杏仁。吃法:将杏仁磨成粉状,拌入沙拉、菜中,不但增加口感,也能充分吸收营养

降低胆固醇。薏仁降胆固醇效果不输燕麦。它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吃法:薏仁汤易增加热量,最好将薏仁煮成饭。

木耳:抗凝血。研究发现,木耳含九种抗凝血物质,与洋葱、大蒜效果类似。吃法:将干木耳用水泡开,洗净切丝,用热水烫一下,撒上姜丝、糖、白醋、酱油凉拌。

菠菜:预防心血管疾病。菠菜富含叶酸,比其他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吃法:保存叶酸的最好方式是大火快炒,营养价值能保留最多。

黑芝麻:防止血管硬化。黑芝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状硬化。吃法:嚼碎。芝麻的营养成分藏在种子里,必须要咬碎壳才有效。

吃货福利到啦!!

1、柚子鸡

  原料:柚子1个,公鸡1只(大约克)。

  调料:葱、姜、黄酒、盐适量。

  做法:将柚子肉挖出放入洗干净的鸡腹内部,之后再将鸡放入瓷锅之中,倒入毫升的水并加入葱、姜、黄酒、盐,之后将瓷锅放入有水的大锅中,隔水炖煮,即可。每两周吃一次。

  功效:化痰止咳,健脾肾。

2、杏仁酪

  原料:杏仁15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杏仁去皮煮熟后捣烂,再加入开水,用清洁的白布当做滤网滤出白汁,去掉渣再加入清水重新滤出白汁,这样反复3次将杏仁的粉末弃掉,倒出浓汁,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每天两次,用开水冲服。

  功效:化痰止咳,健脾。

牛奶山药糊

原料:牛奶毫升,山药30克,面粉30克。

  做法:先将山药去皮后洗干净,把它切成丁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煮,等到汤变浓时就加入牛奶和面粉糊,用勺子搅拌,等到煮沸了就可以食用了。每天一次,空腹饮用。

功效:健脾益胃

参芪薏米粥

原料:党参12克,黄芪20克,炒薏米60克,粳米60克。

做法:先将以上材料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再将这些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可用作早晚餐。

主要有止血调理、清热解毒的功能。

薏米的营养很丰富,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脂、固醇、氨基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成分和维生素B1、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多吃能起到利水祛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的作用。

好啦,本期的中医药预防疾病科普就到这里啦!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刻,我们下一期再见啦!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1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