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动物保健特约技术讲座———家禽免疫学知识连载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是鸡的重要呼吸道病原体,不断出现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每年在全球造成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损失,给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困扰。目前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防控技术是疫苗接种,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学者对IBV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不同疫苗的效果及其优缺点,为今后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株疫苗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为长27kb的单股正链RNA,编码多种蛋白,最主要有几种结构蛋白:纤突蛋白(S蛋白),包膜蛋白(E蛋白)和病毒粒子形成所涉及的膜蛋白(M蛋白),以及一种参与基因组包装的蛋白质核衣壳(N蛋白),另外还编码一些非结构蛋白。S蛋白是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含有个氨基酸,大小为~kDa。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短的C末端尾巴组成S蛋白裂解的信号序列。S蛋白在宿主细胞中转录翻译后被切割成含氨基末端的S1蛋白和含羧基末端的S2蛋白。S1蛋白通常发挥受体结合的作用,是负责中和抗体的表位、决定IBV血清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主要蛋白;S2蛋白则有助于病毒的融合,在多数IBV毒株中比较保守,但可以诱发较弱的中和抗体产生[1]。M蛋白是一种略微突出到表面的跨膜蛋白,含有~个氨基酸,N末端区域被糖基化,是IBV中含量最多的糖蛋白。M蛋白能够控制并介导IBV从粗面内质网或者高尔基体膜出芽,在IBV装配时与N蛋白互相作用,使N蛋白结合到囊膜上,M蛋白糖基化的作用及其免疫学功能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N蛋白是IBV的病毒内部结构蛋白,N蛋白和M蛋白直接相互作用,S-M蛋白片段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N蛋白和S蛋白之间存在间接相互作用。N蛋白与基因组gRNA结合形成螺旋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C),在复制过程中协助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复制、翻译和包装过程。包膜蛋白(E蛋白)包含高度疏水的跨膜N端和胞质C端结构域,该蛋白可能与病毒包膜形成、组装、出芽、离子通道活性和细胞凋亡有关。尽管E,M和N蛋白对于IBV的复制至关重要,由于S蛋白在宿主细胞结合和中和表位中的作用,S蛋白是目前被研究较多的蛋白质,也被认为是较重要的蛋白。1.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型及变种IBV是高度传染性的商业家禽病原体,容易感染上吸道,也能感染肾脏、生殖道和肠道,并且会导致感染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因此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和生殖型,还有一些其他特征的中间型。IBV不仅有不同的临床分型,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存在多种不同形式的血清型。通常IBV可以通过基于核酸或基于抗体的方法进行分类,分别提供基因分型结果和血清分型结果。血清型是IBVS蛋白上的表位暴露后由特异性循环抗体定义,交叉中和试验是区分病毒血清型的常规方法,可分析无特定病原体(SPF)鸡中制备的抗血清的中和活性;血凝抑制试验也用于IBV血清分型,但要用胰酶或磷脂酶C处理病毒才能产生血凝活性。病毒的遗传突变和重组通常会导致不同的IBV基因型、血清型和病理型。负责诱导中和抗体的表位与纤突蛋白基因的S1部分中的3个高突变序列区(HVR)紧密相关,HVR的序列通常与血清型相关,其中具有>95%序列相似性的病毒通常认定为同一类型,而具有<85%相似性的病毒认定为单独的血清型。根据现代进化假说,遗传多样性和选择过程是进化的两个基本步骤。病毒复制过程中的自发错误(核苷酸取代,缺失或插入以及重组)为选择提供了材料,最终导致病毒进化。由于重组的自然复制,IBV中的分子进化过程被认为是造成该病毒许多不同血清型的重要原因。新的IBV血清型的出现是通过选择作用于这些分子而发生变化,选择压力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来源,可能是几种类型的疫苗,受感染宿主的微环境,或物理和生物安全条件[2]。接种疫苗是控制IBV感染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已受到多种因素的挑战,新的IBV血清型的出现(目前有50多种)几乎没有交叉保护,重要的是一些可能获得疫苗的IBV株随着新变异体的出现而消失,因此必须开发新疫苗。大多数IBV疫苗是源自经典或变异血清型的减毒或灭活的疫苗。麻省血清型IBV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它是第一批生产的疫苗,也是多年来唯一可用的疫苗。在许多家禽生产国家,麻省血清型IBV是唯一获得许可的IBV疫苗血清型[3]。随着新型血清型和变异体的出现,疫苗不断地生产出来以对抗区域或局部性的血清型,例如美国的Ark、Conn、Del、GA98、GA08和GA13,以及欧洲、亚洲和南美的/B、QX和Q1[4]。但研究表明针对这些毒株的疫苗通常导致不良的免疫反应,尤其是针对局部毒株。减毒的活IB疫苗也被证明会加快新的致病性IBV变异株的出现。在最初出现于中国并传播到亚洲、欧洲,给家禽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类似QX的毒株中,观察到了地理分布和组织倾向性的变化,已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尽管尚未完全了解病毒进化和新血清型出现的确切机制,全世界存在数十种个体血清型以及这些类型的数百种变体,让我们明确了解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18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