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刻影响。积极适应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是高校思政工作取得更高实效的必然趋势。文章研究发现,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新媒体的融合与运用,积极发挥新媒体在信息传输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以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大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呈现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思政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包括利用碎片化时间打破工作时空界限、依托大数据技术完善内容审查与监管机制、提升新媒介素养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二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不断增强,包括以工作方式多样化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吸引力、以师生关系平等化增强高校思政工作自主性、以育人模式全面化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渗透力。
一、高校思政工作的空间不断拓宽推动“线上+线下”工作载体并行高校以往的教育模式多为线下教育,课堂、会议、书籍等是其主要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充分顺应了这种发展态势,努力为新媒体注入弘扬主旋律的责任与使命,打造了多种校园新媒体平台。
一方面,高校推动新媒体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紧密结合,将慕课、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纳入高校思政工作领域,构建起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教育的灌输性,这样容易产生学生的抬头率低、参与度低等问题。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有效改善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就课程重难点问题即时发起讨论。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发散式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能通过弹幕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羞于提问、缺乏互动等现象,从而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在思政工作载体中积极融合了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2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