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愿给你足够的温暖,静待你的生命之花自由绽放。
——少儿守护人
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中,范晓萱谈及自己妈妈,几度动情落泪。
早年走上音乐之路妈妈并不支持,大红大紫时,妈妈也只认为是范晓萱运气好,后来她转型不受市场认可,自信心受挫一度抑郁,依然没能得到妈妈的理解。
很久以后,妈妈终于打电话来向她道歉,并赞许她一直做得很棒。
这迟来的认可,让范晓萱泪流不止:“妈妈,谢谢你,你给我的肯定,永远不会太晚,这个对我来讲很重要!”
做父母的不知道,有一样东西孩子终其一生在渴求,那就是:认可。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一生都会苦苦追寻他人的认同,在意别人的眼光,很难自信地去做自己。
1
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在求点赞
有人问:“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天下最难取悦的人?”
魔镜回答:“是父母。”
18岁特招进清华本硕连读,
27岁成为搜狐最年轻的副总裁,
32岁全面负责搜狗战略运营,
40岁搜狗上市,市值50亿美元。
这闪闪发光的履历来自搜狗CEO王小川,一个妥妥的学霸,“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在他自己妈妈的眼中,却不是这样。
搜狗赴美上市,王小川带上了妈妈,想与她分享事业的辉煌,可妈妈却说:才50亿市值而已,看看人家腾讯和阿里。
王小川接受采访时坦言:妈妈是一个极度高求高的人,在她的眼中,总是别人比我强。
这样一个可以把很多的爱和体谅给他的母亲,却没给他最想要的认可与鼓励。
成人躯壳下隐藏的那个渴望被夸奖的孩子,总是求而不得,这种落寞,即便功成名就,也无可抵挡。
林文采博士曾提出过“心理营养”的概念,所谓“心理营养”是指来自于重要他人的肯定、赞美、认同。
像生理营养一样,没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人就不能健康成长。缺失的人,内心会形成空洞,一辈子都想弥补。
懂得支持鼓励,给予心理营养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勇敢地对抗人生的风雨。
2
父母认可,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奇葩说》中的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詹青云出口成章,圈粉无数。未曾想到这个才思敏捷,熠熠生辉的学霸女孩,是从“小学渣”摸爬滚打过来的,这背后离不开父母对她曾经的认可与支持。
小学到高中,历经六次转学,每次成绩都班上垫底。老师觉得她差到无可救药,断言她考不上高中只能上技校。
詹青云也曾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她妈妈却总温柔地安慰,会好起来的,再坚持坚持就好了。在最沮丧的时候,爸爸尽已所能让她开心。
父母的支持鼓励让詹青云没有放弃自己,终于上高中后成绩好转,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假若一个人得到了重要亲人的爱与认可,他就可能形成阳光灿烂的预言,等长大后,会坚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赢得别人的爱。
对子女来说,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孩子童年的幸福并非来自物质优渥,有时父母一句鼓励的话,也能因此改变其命运。
3
用认可和鼓励,给孩子一个爱的支点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自我价值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内在评价。自我价值认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能更积极主动地应对外界变化,相信自己,乐于助人,能接纳挫折与失败,更容易控制情绪。
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外界评价敏感,更期待他人认可,对挫折失败容忍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
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引导,所以父母的认可与鼓励,对孩子尤为重要。
1、学会接纳不完美,允许孩子做自己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说:“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会有完美的孩子,真正的爱,是彼此接纳,是理解,是欣赏,是鼓励。
父母要打破自己内在对完美的期许,学会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顺木之天,以至其性”。
父母无条件地爱与接纳,能让孩子的成长充满力量,去面对生活中遭遇的困难。
2、多用正面言语鼓励孩子
知乎网友曾问:为什么无论做什么,我的父母从来都不会夸奖我?夸一下会死吗?
其实是因为父母那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就很少被自己的父母夸奖过,自己没有的东西很难去给到别人。
《庆余年》大火,郭麒麟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有没有被父亲郭德纲夸奖过,他答:我爸从来不会看我演戏。
后来,一向待子严厉的郭德纲当众夸奖了儿子并亲临他演的话剧,这份迟来的肯定,让郭麒麟喜极而泣。
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认可,无论多大的年纪,因为有你的认可,我才能更加相信自己。
3、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日本知名导演北野武一直与母亲关系恶劣,因为母亲从未认可过他的成就,只会对他恶言相向和伸手要钱。
直到母亲去世,他才从母亲的遗书中得知,母亲打骂是为了让他上进,向他索钱其实是想帮他存钱傍身,母亲多年掩盖的用心良苦,却让他的余生都活在了遗憾和悔恨里。
有时,父母会认为严厉是出于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抗残酷外界的能力,可对于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打击是伤害,不是爱。无论再难,只要你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他们就能砥砺前行。
教育学家卢勤曾把孩子比喻成一枚鸡蛋,她认为鸡蛋的打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部施压,暴力破开,一种是内部给予温暖,静待小鸡出生,自然打开。
从外面打开,只能成为食物入口,从里面打开,则是迎接焕然一新的生命。
孩子亦如是,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愿意给予他们支持鼓励,接纳与认可,自然能等来孩子由内向外的破壳成长。
孩子,我愿给你足够的温暖,静待你的生命之花自由绽放。
监制:邓东
主编:刘子铭
责任编辑:袁亚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2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