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别名李永顺,江苏省徐州人。自幼即喜爱绘画,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年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师从林风眠等教授,研习西画。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工作。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年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从“写实”到“写意”、从“写生”到“创作”、从“写境”到“造境,”逐步完成对中国画的革新之使命。

李可染的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习从齐白石,用笔趋于凝练。年,年过古稀的李可染到黄山、九华山及三峡写生。在此次皖南之行中,他绘制了大量的山水写生稿,收获颇丰,以致后来的创作中亦有数幅根据这些稿而诞生的佳制。其艺海生涯中仅见的几幅以九华山为母题而进行的绘画创作,皆是以此次皖南写生为基础而成。

九华山又名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唐代道家兴于九华,宋时佛释于此渐盛,绵延至今。其名传说得自李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之句。九华北俯长江,南望黄山,绵亘两百余里,主峰九十九,嶙峋盘旭,葱郁茂茏,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是古时儒士雅客的好游之处。

李可染(-)九华山

年作

设色纸本镜心

款识:日出水田明碎镜,雨后春山半入云。去岁游九华山,时值新雨初霁,得此奇观,并以水墨写之。一九七九年春四月,可染作于北京师牛堂。

钤印:老李、可染、河山如画

出版:《百年撷英——山右美术馆藏画》第58-5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年。

83.5×51.5cm

出版

年,李可染再游安徽九华山,于次年创作此画。画面以浓墨色为主调,大块的黑色团,积墨的表现手法,构成了画面的主要结构。墨团黑而不涩,团块内丰富多变,不仅表现出山色的浓重,更是形成了一种笔墨晕染的滋润明亮效果。山谷间水田与日光相交映,产生节奏化的美感。半山腰烟云缭绕,宛如仙境,烘托出山体的巍峨兀立,增强了画面的外在形式感和内在精神性。

款识

钤印

此作近景山水树石波光潋滟,若明若暗,远景则愈见白亮空茫,接入云海。落款“日出水田明碎镜,雨后春山半入云”传达了李可染对雨后九华山美景的喜爱。

局部

在一个复杂巨变的时代里,李可染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出入古今,贯通中西,更是通过实地写生搜集素材、激发创作原动力,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而此次北京银座所呈现的作品《九华山》,笔墨浑厚,气韵灵动,格调博大沉雄,画中山川墨韵苍茫的典型面貌,必然是李可染先生艺术全面繁荣时期的精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23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