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游新闻
“阿尔卑斯雪,喜马拉雅的云,密西西比与长江各自优雅流淌……”日前,北京冬奥会官方微博发布了由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们歌唱的《共迎未来》的MV,这首歌是北京冬奥会青少年板块活动——共迎未来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同名主题曲,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推广。歌词的作者,是来自重庆南岸区教育系统的唐文,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时,他讲述了自己对体育的理解和情感。
翻译成多种语言,曾登上跨年晚会
年12月31日晚,《共迎未来》首登由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迎冬奥北京卫视环球跨年冰雪盛典跨年晚会》。此后,歌曲在包括“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迎冬奥倒计时天展演活动等各大活动中传唱,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
今年48岁的唐文与体育有着不解的缘分。曾经是重庆体工队田径运动员的他,成绩优异,曾创造过四川省米栏的纪录。退役后,唐文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此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有着多年主管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的经历,目前是南岸区教育系统工会主席,被教育部聘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在同事们眼中,唐文是一名“会书法、美术、诗词、音乐的体育教师”。除了体育,唐文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文章和诗歌,并在报纸上发表。同时,音乐也是他的爱好之一,作词作曲都很喜欢,还有过几次创作的经历。
《共迎未来》是应邀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写的主题歌,南岸区历来都很重视对外交流和体育艺术工作,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实验区,曾多次承办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年9月,唐文在北京参加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的研讨会,因为艺术方面的喜好和特长,接到了创作的任务。
苦思冥想半个月,半夜灵感迸发一气呵成
“最难的是选择这首歌所要传递和表达的价值观。”唐文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需要传递给孩子们的内容很多,但一首歌的时间很短,如何选准点,是最难的。”
唐文担任的是作词的工作,完成作词后,再交给搭档进行作曲。“歌词一直酝酿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因为歌词还要考虑到旋律,要让作曲的同事好入手。”唐文对于创作过程记忆深刻,“因为是写给孩子们的,所以内容和风格要平实,前前后后弄了好几稿。”
“这首歌到底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唐文反复问自己的地方,期间,自己想了很多落脚点,“都想传递给孩子们,但一首歌里不能装得太多,所以难以取舍。”
经过半个多月的酝酿,突然,灵感来了。
“当时大概是11点,已经准备要睡觉了。”创作期间,唐文躺就算躺在床上也会继续构思,“之前冥思苦想,感觉始终差一点东西,当时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一个点,马上就翻身下床,稍微把语言修改一下,顺一下就出来了,前前后后大概就一个多小时。”
迅速记下歌词,唐文自己也哼唱了一些调调,看看有无音乐的感觉,“之后整个人都很兴奋,那晚上基本没睡着。”唐文笑道。
“教育是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终,《共迎未来》以世界地图和地球仪的意象开始构思,表达世界既不同而又大同的理念。
“教育是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唐文表示,创作时,想到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更深刻地领会到建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共同体里,相爱、勇敢和希望是推动全人类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最强大原动力。”
看着自己的创作被传唱,唐文很兴奋,如今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曾是运动员的他更是十分期待。目前,唐文依然保持着每周锻炼4到5次的习惯,冬奥会上他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