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创版图不断重塑的背景下,科技发展也更强调交流与合作。作为观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窗口和服务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已创办13年的浦江创新论坛正在扮演愈加关键的角色。
6月3日,浦江创新论坛将举行全体大会。今年浦江创新论坛重点讨论科技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何共同推动创新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全球创新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
论坛主要内容还包括全球技术转移大会、青年科学家座谈会两场特别活动,以及围绕区域创新、创新政策、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未来科学(脑科学、气候变化)和新兴技术(区块链、疫苗与全球健康、金融科技、科学数据)等十余场专题论坛、合作论坛及成果发布会等活动。
在2日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各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形成的历史交汇点上,大科学的跨界融合特征更加突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危机、全球性流行病肆虐,贫困等一系列风险也日益凸显,这些困难和挑战都更加需要青年人的知识和力量来共同积极应对。”
科创国际合作方兴未艾
在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平息之时,通过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来持续聚集科技交流合作非常有必要。
在今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全球近百家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及智库机构等逾位嘉宾,将从“线上”“线下”就众多重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尖端创新视角,注入前沿创新力量。
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月31日至6月2日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设置了欧洲综合馆、日本馆、韩国馆等国家馆,同期还举办了世界技术经理人峰会,以推进国内外技术交易。
今年论坛主宾国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AliObaidAlDhaheri)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科技领域合作是中国和阿联酋发展合作的重点。特别是今年3月,阿联酋启动了工业战略“亿行动”,而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将科技创新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扎希里表示,目前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比如说,在农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迪拜成功进行了沙漠海水稻试种。科研领域,今年初阿联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加深两国在科学和创新上的合作。
在医疗领域特别是疫情防控上,去年中国国药集团和阿联酋G42集团开展新冠疫苗合作,国药集团在阿联酋成功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阿联酋也于去年9月宣布批准国药集团疫苗“紧急使用”,以便为阿联酋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有效防护。去年11月,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以及十余名政府高官率先接种了国药集团的新冠疫苗。今年3月,国药集团又和阿联酋Julphar公司签署协议,将在阿联酋生产国药集团疫苗,预计最终产能将达每年2亿剂。此外,去年3月,中国华大集团还和G42集团在阿联酋共建了“火眼”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以满足对病毒大规模精准检测和诊断的需求。
扎希里期待,未来两国可以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生命科学与制药、太空、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加深合作。同时,两国还可以携手应对更多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防止沙漠化、环境保护、阻止疫情全球蔓延等。
除了国际合作,今年浦江创新论坛将特设专场成果发布会,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自然》杂志、上海科学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相关智库及权威机构,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等研究成果、指数报告等。
数据共享打造科创策源地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由于当前科学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科学研究正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时代”,国内科学数据的共享也必不可少。
6月2日,浦江创新论坛上,一份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联合发起的《上海科学数据共享倡议书》引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