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对社工抱有情怀,现在终于体会到为人民服务那种愉悦的心情了。”作为凌云街道兴荣苑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张华一聊起社区工作便滔滔不绝,无比激动。从事基层社区工作十余年,支撑她前行的不只是初心,还有责任与信任。
(右为张华)
白手起家做书记
为居民解决难题是她的快乐
年,张华放弃外企财务人的身份,正式加入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年当选为兴荣苑居民区的主任,年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她回忆,刚担任党总支书记那会儿,小区里基本上没有老的居委干部,她和主任两个人几乎是白手起家,刚上任就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
兴荣苑居民区有3个小区,分别是罗秀路弄(兴荣苑)、弄(天秀苑)和弄。3个小区都有自己独立的物业和业委会,但房屋性质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痛点和难点。
弄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很多。年,罗秀路一个看守所要改建成养老院,影响到弄小区,引起了很多老年居民的不满。张华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单独上门倾听这些居民反对的理由,同时与养老院进行协调,解决了双方的矛盾后,养老院得以平稳施工。
天秀苑虽然是商品房小区,但房屋也存在外墙渗水等问题。在街道的支持下,张华为天秀苑做了美丽家园的工程项目,极大改善了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面积最大的兴荣苑有户,是年以前的商品房,没有机会得到综合改造,几年间张华和居委干部一直在梳理这一块的情况,优化改造方案消除居民的各种担忧。
小区居民的加梯心愿,也是张华挥之不去的“心事”。某小区楼道情况特殊,面临着沿街商铺,房屋楼隔板需要拆除恢复等困难,几乎无法满足安装条件,但居民们的迫切需求,成为她义无反顾的原动力。她多方联系,寻找多个代建公司,反复和设计方沟通协调,得到了街道加梯办的支持,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最终得到规划的认可,满足了楼道居民加梯的需求。
“我们跟居民的关系就像邻居一样亲近。”张华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她感到满足和开心。但更重要的是,居委与居民之间的信任感建立起来了,这是她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
书记主任“一肩挑”
为小区居民筑起防疫坚实屏障
自从去年换届选举后,张华就开始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既做书记,又做主任,还当选了区人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比谁都清楚。
今年3月的疫情对张华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在疫情封控期间,她管辖的3个小区共有户、人左右,但居委干部和社工加上她自己也只有7个人。没有外援,如何撑过多个小区同时封闭的时间?
“现在想来,我可以自豪地说,三个小区都是志愿者和我们共同撑起来的。”她弃小家顾大家,把对家人的思念藏进心底,把责任与担当放在首位,凝聚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的力量,广泛发动居民,带领大家一起守护小区。
她一方面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志愿者团队,动员在职党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安排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工作。另一方面,她对年老体弱人员给予特殊关照,实时掌握他们的需求,主动给老人送菜,让团长帮助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团购买菜。
兴荣苑小区多位居民自发组建了7支志愿者团队,包括送菜、送快递、配药、分拣物资、维持核酸秩序等。张华带领“两委”班子和小区志愿者一同奋战了81个日日夜夜,24小时不分离,筑起了社区防疫的“铜墙铁壁”。
回望那段日子,张华深感不易,又十分庆幸和感动。在她和居委干部、志愿者们的一路坚守下,天秀苑和弄两个小区由始至终都是“无疫小区”。
经受疫情的考验,她不仅带出了不畏艰辛、具有凝聚力的“两委”班子,也拥有了一支主动担当、无私奉献的志愿者队伍,推动基层治理再上台阶。
用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
为老百姓做实事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头雁”,她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对其中谈到的“六个必须坚持”感触最深,尤其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条。
“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突出‘人民’二字,这两个字沉甸甸的,不能挂在嘴上,要落到实处。我们作为基层的工作者,跟老百姓的接触是最直接的,对于他们急难愁盼的需求,一定要耐心倾听,做到有求必应,真心实意帮他们解决问题,通过点滴行动去温暖一个个家庭。”
在张华看来,为人民服务不必说得多么高大上,先要雪中送炭才能锦上添花,居民的诉求是她工作的第一要义。
老旧小区改造是居民期盼的民生工程。随着“三旧”变“三新”政策的推出,张华看到了小区改造的机会,她时常向居民做政策宣传和解说工作,提振他们对小区改造的信心。今年,她联合居委干部,为兴荣苑小区的两个非机动车库进行了改造,小区整洁多了,停车、充电也方便,得到了不少居民的认可。
同时,她也明白,小区改造非朝夕之功,在后续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她要广泛听取居民意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