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美糖尿病中心中方医疗总监吴天凤主任医师受邀参加浙江医院共同打造的健康互动类节目《大医生来了》,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答疑解难,科普健康知识。小编为大家节选了节目中的精彩问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医生的风采,科学阻击糖尿病。
大医生
吴天凤
内分泌科主任、中-美糖尿病中心中方医疗总监,主任医师,兼任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常委。从事临床工作30年,致力于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主持及参与省科技厅、省自然基金、中管局,卫计委等课题多项,主持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多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名医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问题1:度日如年这个成语大家都不陌生,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但是最近网上有了“度日如年”的一个新解释,说现在咱们这日子每天过得跟过年一样,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尤其到节假日的时候吃得就更好了,大鱼大肉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有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的增高,而且这个病还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富贵病”,就是糖尿病!想问吴主任,您在出诊的时候,糖尿病病人占到您病人当中多少比重?
吴天凤:一般在门诊和住院病房中,糖尿病病人占绝大多数,占70%~80%,医院情况都差不多。
问题2:一提到糖尿病,大家都知道肯定是体内的糖超标了,但是要问是体内哪里的糖超标了?我估计还真有不少朋友回答不上来,所以请您给我们讲讲。
吴天凤:通俗来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是有血糖的,但正常人血糖水平是保持在正常范围的,譬如空腹血糖是4.4~6.1,餐后两小时血糖是在7.8以内。但糖尿病病人因为胰岛素不足或功能不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把血糖变成能量,所以其血液里的糖就增高了。之所以叫“糖尿病”,是因为刚发现这一疾病时是发现病人尿是甜的,所以取名糖尿病,但其实是患者血液中的糖超标了。
问题3:什么样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吴天凤:糖尿病存在高危人群,满足以下其中一项就存在患糖尿病的高风险:年龄大于40岁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超重者,或不胖,但男性腰围大于90、女性腰围大于85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即使吃药控制血压血脂了,也仍是高危人群;生了8斤以上巨大儿的妇女。
问题4:糖尿病早期都有哪些症状?
吴天凤:目前大部分糖尿病人早期不一定有症状,也是因为糖尿病的隐匿性,让很多人都没能尽早发现。但有时可能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其实提示了可能患糖尿病了,比如说,特别累、体重稍有下降、小便增多、皮肤创面不易愈合、视物模糊等。
问题5:说到糖尿病,我们常常听说有1型糖尿病,还有叫2型糖尿病。能不能给我们简单区分一下什么是1型糖尿病,什么是2型糖尿病?
吴天凤:1型和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是体内胰岛素的数量,1型的病人体内几乎没有胰岛素,2型是胰岛素还有,但不多了,且胰岛素功能不太好,我们叫“胰岛素抵抗”。病因上也有区别,1型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破坏了,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2型的则更多与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不良情绪等有关。
问题6:一直有传言说,糖尿病是遗传的,真是这样吗?
吴天凤: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遗传因素还是有的。但这只是一方面,如果后天能把自己生活方式管理好的话,即使有遗传,也可以不发病。
问题7:后天哪些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糖尿病?
吴天凤:后天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糖高脂饮食,吃得过于精细;不运动,或者经常静坐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等,这些都易导致糖尿病。
问题8: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降低血糖?
吴天凤:降低血糖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要管住嘴、迈开腿。在此基础上,要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