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中通社
综合港媒报道,香港医管局昨晚发布公告称,一名有长期病患及呼吸道病史的男病人于2月28日凌晨1时30分左右,前往伊利沙伯院急症室求医,当时病人清醒,但呼吸困难,病人曾于2月26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急症室医生初步诊断病人患支气管炎,于2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病人被安排转到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其后情况迅速恶化,经抢救病人于当天早上6时左右离世。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林文健医生、卫生署助理署长医院副行政总监内科部门主管陈伟文医生3月3医院会见传媒(见上图)。
陈伟文在记者会上表示,死者有长期病患,包括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和支气管炎,到院抢救时见不到疫苗过敏情况有关,临床表征与疫苗没有关系,并非延迟通报。
而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林文健则指出,新冠疫苗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将对案件进行审视,该案亦会交由死因裁判官跟进,现时尚未确定死因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有因果关系。
3月3日,是香港开打国产科兴疫苗的第6天,疫苗接种工作正在香港有序进行。据报道,截止目前,累计已有超过25万名香港市民预约接种科兴疫苗。
然而,早就有内地网友断言,国产疫苗此次去香港后肯定会被(抹)黑。不幸的是,真的被说中了。
天还没亮,毒媒、黄媒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它们筹备已久的“表演”。
有媒体凌晨就“急急忙”发布消息,开头便先入为主地突出“有效率仅50.6%的内地科兴疫苗开打不足一周,即发生首宗接种疫苗后死亡个案”。
脸书截图
首先有必要提一提“50.6%”这个数字,它常常被西方媒体拿来攻击中国国产疫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是这其中有偷换概念之嫌,且这个数字本身就不正确。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今年1月在对该疫苗进行详细介绍时,确实曾经说过一个数字——“50.3%”。
他当时介绍说,科兴疫苗在巴西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对重症和住院的保护率达到百分之百,对于高危人群医护人员的保护率总体上也达到50.3%。
也就是说,“50.3%”这个数字针对的是高危人群医护人员的保护率。经过断章取义后,它就成了毒媒眼中的“有效率仅50.6%的内地科兴疫苗”。
更多“恶毒”的是“首宗接种疫苗后死亡个案”的描述,直接认定死因就是“接种疫苗”。
也有的媒体,标题直接取《科兴疫苗周日不适送院后死亡》,细看内文才能知道“63岁”、“患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关键信息,但是标题就是不说可能死于糖尿糖或高血压。明明没有死于疫苗的任何依据,就是要不断“强关联”国产科兴疫苗,让读者“浮想联翩”。
报道截图
有的媒体,在标题中过度渲染,如下图,内文中73岁李先生明明还说了“认为今次属个别事件”,但毒媒取标题偏要突出“生死有命”。
脸书截图
也有网民提出质疑,为何可以让长期病患,严重糖尿病、支气管炎的病人注射疫苗?
根据1月3日央视新闻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须知,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年龄限制为18至59岁,且不适合接种人员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药物不可控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
一个月前的2月1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曾对外宣布,截止当时内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万剂次,无严重不良反应。
而黄媒不跟踪相关调查结果,也不仔细搜集该疫苗的相关信息,而是直接给国产疫苗扣帽子、抹黑,且步调相当一致。
难怪有网友形容黄媒此次的反应,就像“鲨鱼嗅到血腥味一样兴奋”,“终于有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好素材要抹黑内地了”。
评论截图
来源:香港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楠楠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通说》
-----------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1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