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万千种野菜里,蒲公英算是比较独特的存在,它外形别致,内涵丰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近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医药科研人士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结论。
从植物学的角度说,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所以,它的家族遍布全球各地,十分寻常。
在中国,蒲公英是相当接地气的野菜和药材,以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功效,被称为“药草皇后”。作为生长在大江南北的时令野菜,蒲公英含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d、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同时含有铁、钙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钙元素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山楂的3.5倍。营养价值如此高,却具有较低的能量,减肥的人和糖尿病患者均可放心食用。
今天,我们就来带您全方位重新认识一下它:神奇的野菜蒲公英。
关于名字来历的两段经典传说
蒲公英和婆婆丁
在我国,蒲公英的叫法有很多,除了学名蒲公英外,还有黄花三七、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布布丁等,其中,婆婆丁是我国北方的叫法。
很久以前,有位富家的千金小姐患了怪病,胸部红肿,痛疼的厉害。当时的人都认为,没出嫁的姑娘是不可能得这种病的,除非这个姑娘私下有了情人。小姐的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没有想办法为女儿治病,反而责骂她不知羞耻。小姐羞愤难当,跑出家门投河自尽。
此时,正赶上一个姓蒲的渔夫和女儿在河中撒网捕鱼,将小姐救了上来。渔夫的女儿替小姐更换湿衣服的时候,发现她胸部红肿,而且轻轻一碰就喊疼,于是就告诉了父亲。渔夫让女儿去山上采来一种叶子像锯齿的野草,煎成药汁让小姐喝下。几天后,小姐发现胸部的红肿居然渐渐消退,痛疼的感觉也越来越轻。
小姐的家人发现女儿投河后,连忙派人四处寻找,没多久就找到了渔夫的家里。小姐含泪跪别渔夫父女的时候,渔夫就把这种野草的种子送给了小姐,并说这是消炎解热和镇痛的药草,如果再犯就继续煎汁服用。小姐回家以后就把种子种在了院子里,为了感谢渔夫父女的救命之恩,就把这种药草取名为蒲公英。“蒲”是渔夫的姓,“公英”是渔夫女儿的名字。从此以后,蒲公英这个名字就慢慢地流传开来。
婆婆丁这个名字起源于东北。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松嫩平原上,一个叫丁家窝棚的村子有个丁寡妇,为人尖酸刻薄。丁寡妇的儿子娶了个孝顺媳妇叫孝梅,人如其名,确实很孝顺。但孝梅并没有得到丁寡妇的认可,反而被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经常被打的遍体鳞伤。
某年的春天,丁寡妇非要吃苣荬菜蘸酱,孝梅只好到野外去挖苣荬菜。结果,孝梅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苣荬菜,只找到了一种和苣荬菜相似的野菜。这种野菜就是蒲公英,它和苣荬菜的长相极为相似,但比苣荬菜发芽早。孝梅为了防止婆婆的打骂,就挖了些蒲公英回家充数。婆婆吃完蒲公英以后,身上很快起了很多的红点子,而且这些红点子越来越大,转眼间就成了一个个小水泡,请来的郎中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婆婆认定是孝梅在饭菜里下了毒,便将孝梅告到了县衙。幸好县太爷是个明官,请来县里的名医给丁寡妇诊治,帮助判案。经过县里的名医诊断后,真相大白,原来是丁寡妇心积於火,当时又值春季,肝火於燥,於毒攻身,身上便起了这些疔毒泡疹,和吃的饭菜根本没有关系。
真相大白后,众乡亲们也都在大堂上帮助孝梅说了不少的好话,对丁寡妇虐待儿媳妇的事进行了指责。县太爷当堂对丁寡妇的行为进行了训斥,对孝梅进行了褒奖。为了帮助大家弄清这种野菜和苣荬菜的区别,老中医告诉大家,这种野菜学名叫蒲公英,它即能食用,裹腹充饥,还是一种草药,它能清热解毒,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孝梅婆婆身上的疔毒泡疹属于热症,吃蒲公英刚好可以缓解症状,刚刚吃完蒲公英就发病,纯属巧合。但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反而认为是吃了蒲公英就会患上疔毒泡疹,于是就把这种药草称为“婆婆疔”,本意是婆婆吃了它身上会长疔。
此后,“婆婆疔”这个名字就在东北的大地上传开了。后人联想到丁寡妇虐待儿媳妇的故事,干脆就把这种药草称为“婆婆丁”了。
看,它的神奇药效还真的不少
蒲公英对我们来说是很梦幻的植物,人们只知它随风飘荡便会落地生根,殊不知,在医学界蒲公英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称,其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可煎汁口服,亦或是捣泥外敷,皆有很好的疗效。
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也表明,蒲公英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作用,是开发绿色保健品的理想资源。
抗菌作用
蒲公英具有广谱杀菌和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病度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具有“天然抗菌素”之美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蒲公英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胃溃疡等。
利胆保肝
蒲公英注射液或蒲公英乙醇提取物经十二指肠给药能使麻醉状态的大鼠胆汁量增加40%以上,切除胆囊后重复试验结果亦同,显示为对肝脏的自接作用所致。最近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蒲公英可减少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蒲公英提取液中加入内毒素,相互作用后测得内毒素的活性降低,其减毒倍数为9.3,故可保肝。
抗胃损伤作用
蒲公英或党参、川芎、蒲公英配伍的复方煎剂均能明显减轻应激所致的人鼠胃黏膜损伤,使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明显下降,而配伍成复方后抗溃疡作用更强。
对大鼠应激法、幽门结扎法胃溃疡模型和无水乙醇所致大鼠黏膜损伤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抗胃溃疡及抗胃黏膜损伤作用可能与影向胃组织内源性PGE2的含量有关。
蒲公英对清醒大鼠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麻醉大鼠用PH4盐酸生理盐水做胃灌流实验,蒲公英有明显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胃酸分泌作用。
抗肿瘤作用
蒲公英热水提取液有一定抗突变作用,且与给药时间有一定关系,对肿瘤治疗很安全。以取自淋巴瘤患者的培养细胞Raji细胞为指示细胞,以TPA诱发EBV-EA的抑制效果为指标进行初级筛选。结果,蒲公英根的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帖醇及蒲公英苗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体内探讨这些化合物的抗促癌作用,以TM-BA为起始剂,TPA为促发剂,进行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抑制试验,表明蒲公英根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对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有显着的抗癌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蒲公英有提高及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环磷酞胺所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恢复和保护作用。
蒲公英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除了富含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外,蒲公英是否有特定的调节机制的作用,尚不清楚,值得探讨。
由此可见,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另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大都用于临床。在多本古籍书中都有对蒲公英的高度赞誉,例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本草纲目》曾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
至贱而有大功,全球兴起野菜热
蒲公英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极强,耐涝、抗旱,对环境和土壤从不挑剔,只要地下有一点点根系尚在,它就能长出一棵甚至一团绿色的秧苗。而且其耐寒性也很强,春寒料峭时它就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并开始迅速生长,早早开出金黄的花朵,成为匍匐在地面的无名小草中最靓丽的一员。
蒲公英使用安全、营养价值丰富,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排毒养颜。近年来,在日本、西欧、北美等国家己陆续兴起了野菜消费热。
据来自美国的消息说,以之泡酒常饮可延年益寿。该国一位多岁老妇,仍能从事劈柴等重体力活,其家庭三代人均长寿,父辈活多岁,而儿辈均已80多岁。问及长寿秘方,谓以蒲公英根泡酒每天饮一杯,坚持天天服用。蒲公英由此被称为“天然野味”“健康食品”,需求量与日俱增。在临床应用方面,蒲公英的应用范围也很广,现在已用它研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等不同剂型,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染性疾病。
在开发营养保健食品的热潮中,美国科研人员对蒲公英的食用价值也作了深入研究,证实其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高50%,蛋白质含量是茄子的两倍,铁的含量几乎与菠萝相当。在日本,用蒲公英开发出一种养胃、健胃机能性饮料,十分流行。它具有咖啡风味,味道清淡可口,十分话合老人、儿童及孕妇饮用。
目前我国国内己开发成功出蒲公英酱、蒲公英酒、蒲公英咖啡、蒲公英花粉、蒲公英根粉、蒲公英特种饮料等相关产品,市场上十分走俏。
据一位从事中医事业多年的人士介绍,为了正式蒲公英的药理,自己经常用蒲公英泡水喝,一段时间后感觉性功能突然增强,有用不尽的体力,他认为蒲公英还具有补肾作用,与上述美国三代长寿家庭的例子不谋而合。
蒲公英还具有一奇效就是可治黄疸、黑疸,这是北京叶橘泉教授的治疗经验。患者为中年妇女,家庭贫穷,病由黄疸转为黑疸,很多人认为属于不治之症。叶老给予免费治疗,送服几剂中药,略有好转。后嘱其家属挖取蒲公英煎汤服用(每日约90~克),一个多月后,竟将长久来的慢性肝胆病治好了。叶老感叹道:“过去我也常用蒲公英,而这次单独用其鲜草,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这就增加了我对中药的用法、剂量及疗效关系的新认识,使用单味药时剂量应增加。”清代《本草新编》中有言:“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春天的蒲公英食疗价值最高
蒲公英在春天是最美的,这里说的不是它的姿色在春天最撩人,而是它的食疗价值在春天是最高的。
据资深中医人士介绍,如果要品蒲公英的味儿,获得它抗癌、清火、消炎的食疗能量,最好是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蒲公英开花之前采下,也就是不要等到它熬成婆婆再摘采。鲜的蒲公英是活的春色,所以有很多美味的吃法供我们享受。
在农家饭的餐桌上,蒲公英通常是下水焯过苦味之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了端上来的。这时的蒲公英清香怡人,非常祛火,吃了以后,身体里面顿觉清爽了不少。平日里阴虚火旺的您,在春天要多吃些蒲公英。而身子骨弱、阳虚的人,却消受不起蒲公英,因为她毕竟是寒、苦的阴性食物。即使是爱吃她那个苦味儿,也不可吃得过多,每天50克,足矣。还有用蒲公英做蛋花汤的,也是败火的食疗。
当然,所有的野菜都可以用来做馅儿,蒲公英也不例外,但焯过再剁碎的做法,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并不科学,因为含金量高的成分有可能都趁着细胞壁的破裂而逃之夭夭了。只有最简单、最天然的食法才最能保留蒲公英的营养,那就是——洗洗涮涮,直接蘸酱吃!春季的早餐或晚餐,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里面用上蒲公英末,就是很好的食疗粥了。如果用蒲公英清炒肉丝,再吃上一碗香米饭,那更是绝佳的配搭!
蒲公英炒肉丝的做法很简单,跟菜梗炒肉丝类似,用蒲公英鲜叶或花茎都可以,花茎的食用效果更佳。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C,适用于疔毒疮肿、瘰疬目赤、便血、咳嗽、消渴、胃炎、感冒等症。
蒲公英还可以这样吃
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叶、花、花茎、根。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均可食用。挖其嫩幼苗,开水烫后,冷水漂洗,炒食、凉拌、做汤。风味尤佳。
1.生食与凉拌
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道鲜美清香且爽口。或将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烫1~2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菜。
蒜茸蒲公英
主料:蒲公英克,蒜茸适量。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放入凉水中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内,撒上蒜茸、麻油、精盐、味精,拌均即成。功效:食用脆爽细嫩,回味略苦,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淋巴结核)、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2.炒食或蒸煮食
将蒲公英的嫩叶或花茎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既可素炒,也可加肉、鸡蛋、海鲜炒,勾上淀粉,味道就更佳了。
蒲公英炒肉丝
主料:猪肉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克。制作: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猪肉具有滋阴润阳,补中益气的功效。
3.煮汤熬粥
为了减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时可将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8分钟,然后泡在水中数小时,将苦味浸出冲洗干净,再煮汤或熬粥。
蒲公英绿豆汤
主料:蒲公英克、绿豆50克。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放汤锅内,加入适量水煎煮,煎好后取滤液,弃去渣,将滤液再放入汤锅内,加入绿豆,煮至熟烂,加入白糖拌匀即成。功效:此汤由蒲公英与绿豆相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4.蒲公英茶
蒲公英的苦味是淡淡的,不似黄连、黄芩那样让人望而生畏,采几棵鲜嫩的蒲公英,当茶冲泡,淡淡的苦味里有隐隐的菜叶清香气味,可以防病祛疾,促进健康。
5.蒲公英馅
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口口君口口相传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