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我们古典诗歌的高峰,整个古典诗歌的水平之高毋庸置疑。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又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问题来了:

拿新诗和古诗相比,哪个水平更高一些?

可能许多会脱口而出,新诗怎么能够和古典诗歌相比?新诗能够拿得出手的有几篇?“长江后浪推前浪”不错,但“一浪更比一浪强”未必——宋以后的诗歌不就都比不上唐诗吗?明清的杂剧能够无杂剧相比?当代小说哪篇可以和《红楼梦》相比?

看来,新诗还真不一定“生而优等”,还要凭亮出真本事。

我个的意见是新诗比古典诗歌水平高。

我认为,多数人觉得新诗不好是因为,新诗没有经过时间的汰选,还没有机会像唐诗“淘尽黄沙始到金”——上百万的唐诗,我们通常见到的只有几百篇,这些都是千年汰选留下的。这对新诗不公平。

为公平起见,我们不比数量,只比质量,从新诗中我挑选一篇分析一下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达到的高度。然后再从古诗中找一首认为水平最高的,让它们来一场擂台大赛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吗?

当然,这里的关键是选择是否可以代表各自的最高水平,可不要出现田忌赛马的情况。

新诗,我选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古诗(词)我选择李煜的《虞美人》。

先分析海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海子的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它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其实只是一个层面。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很定于浪漫诗意。然后,又说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一边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浪漫得很;又说要“关心粮食和蔬菜”——幸福平实。还“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多开心呀!还要“每一位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多阳光啊!还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还要“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多有情怀呀!

然而,诗人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点不对味了!为什么祝愿别人得到的“尘世幸福”你都不要?你态度决绝地“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其实,读到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铺垫层,也就是祝愿层,你自是理解了。但诗人真正要表达的,你还没有摸着边儿。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思考。

第一,面朝大海,能够春暖花开吗?答案是不能。面朝大海,只能看到海面,或风平浪静,或波涛汹涌,但绝对不会有春暖花开!如果有,只能开在心里。

第二,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从明天起”?既然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不从今天起?这就要说说诗歌语言了。在诗歌语言里,“明天”其实是未来的意思,明天永远在明天,明天永远不是今天,所以,那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关心粮食和蔬菜,那一切浪漫、幸福、亲情、阳光、情怀全是虚的,全是期盼,全是没有把握住的,全是生活欠缺的!

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就会明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的向往,以及绝望,后者是主要的。

还有两个问题。

第三,为什么诗人要称被祝愿的人为“陌生人”?

第四,为什么诗人祝愿获得的尘世幸福自己不要?

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看看这几个词,“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诗人总称它们为“尘世的幸福”,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幸福——在这里,诗人的幸福标准与众不同,诗人和所祝愿的人根本不是一类人,是不可互相理解的,所以诗人称他们是“陌生人”。

显然,诗人自己脑海里有一个美好生活蓝图,但是,现实中却全不是他想要的。他也无法和亲人通信、沟通,他也无法接受大家竞相争取的“幸福”,他唤不醒大家,也说服不了大家,他只能祝愿大家去追求“他们的幸福”,而他自己,却决绝地转过身去,宁愿面对空空如也的大海,尽情想象自己的美好空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思想内容深刻性在于——它表达了一种普世价值: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这个冲突是人人都有的,是人心苦不知足决定的,也是我们常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艺术水准。

善于营造意境,擅长使用意象表达。这其实是对古典诗歌经典手法的传承。这其实是古人用滥了的手法,但是,海子有使用意象时更精准,更简洁,更高效。比如海子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代表浪漫情怀,非常精准和生动。又比如,海子使用“关心粮食和蔬菜”代表平实宁静的田园生活,非常温暖亲切。还要注意到两者对比产生的效果,极端浪漫和极端现实所具有强大对立张力,撑出了一个巨大的包揽一切的空间。尤其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直是神来之笔,代表了中国人最古老最恳切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