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条龙只能有一个头。”

文/华商韬略毕亚军

全世界第一个把软件公司做到10亿美元年营收;20年收购多家科技公司;20年前,就给自己开出6亿多美元的天价年薪;

与老布什总统联合成立全球性慈善基金;美国四大职业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全资拥有职业球队的华人老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缔造了这一切的王嘉廉在美国逝世,享年74岁。有人在纪念中称他为:一个伟大的人。

今年7月,路透社消息称:

刚刚兵败千亿美元收购高通公司的华裔企业家陈福阳,又让博通公司以亿美元发起了对商业软件公司CA(ComputerAssociates,中文名:冠群)的收购。

博通的收购理由包括,CA拥有全球领先的客户结构,每年产生百亿美元级别的现金流,正在云端展现出光明前景……而对陈福阳来说,CA或许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20多年前,正是CA的王嘉廉开创了美国科技业的整合大潮。而且,王嘉廉不但比陈福阳更雄心勃勃,也和陈福阳一样在美国人眼中有着特殊的身份:中国人。

牛顿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对陈福阳们来说——

王嘉廉就是那个巨人。

年生于上海的王嘉廉,8岁随父母从台湾移民美国。这让他常开玩笑说,自己无法当美国总统,因为不是在美国本土出生;也更当不了中国的主席,因为说不好中文。

王嘉廉的父亲王健是那个年代极其稀少的高材生,他从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回国出任过上海震旦女大校长和最高法院法官。

但王嘉廉在学业上却乏善可陈,他毕业于普通大学——纽约皇后学院,成绩常常是C,但这并非因为他不爱学习或者不够聪明。

刚到美国时,王家的生活相当艰辛,从中学开始,王嘉廉就要在上学的同时兼做邮递员、餐馆侍应生、货车装卸工、收银员等等工作,经常连32美分一顿的午饭都吃不上。

更重要的是,他讨厌传统教育,尤其是强制灌输的教育方法。他说:“背诵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到那个答案。也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不喜欢背诵答案的王嘉廉,花更多心思到寻找答案之上。“我通过做事来学习,而且,我如果着手去做这件事情,它就会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会努力去做并钻研它。”

王嘉廉说:“生活的内容远远超过课本。是的,我成绩不好,但这些工作让我看到了生活是什么样子,懂得如何去生活与工作,这比成绩好更重要。”

这也让王嘉廉与那些来自麻省、斯坦福的硅谷大腕有很大的不同,他不是为了远大理想而踏上创业道路的,赚更多钱去改善生活,才是他年轻时的原动力。

告别皇后学院时,王嘉廉看到《纽约时报》整整两页半都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认为这个行业会大有前途,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边工作,边学程序开发。

再之后,他进入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并在不久后发现了可以赚更多钱的机会:瑞士CA软件公司希望在美国寻找一家销售代理商。王嘉廉认为自己可以做好这件事。

他没有本钱,但几个夜不能寐之后,就想出了妙招:透支信用卡。

当时,他的信用额度是美元,就用这美元,年,王嘉廉和3个合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旁一个20平米的房间里成立了CA国际公司。

两个伙伴做产品开发,王嘉廉负责销售。“我们都把信用卡拿出来透支,这张卡快要到期时就再申请一张新卡,用新卡还掉旧卡,然后再从旧卡继续透支。”

王嘉廉还特意找了一个特别的房东,以业余时间帮他打工冲抵公司房租。因为这样的经历,后来有人问王嘉廉,你与比尔·盖茨有什么不同时,他回答说:

“我知道什么是饥饿的滋味,而比尔没有。”

在王嘉廉看来,不知道饥饿的滋味是种损失。“这会让你不知道不安与失败到底是什么感觉,也认识不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意。”

因此,他总是对拿着大把风险投资的创业者抱有警惕:“你的钱来得有多轻松,你的赚钱能力,就可能有多弱。”

饥饿的滋味,让王嘉廉非常注重实效,并因此改变了软件业的潮水方向。

当时,软件业普遍强调我有什么技术,而不是客户更需要什么,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务实的王嘉廉把目光聚焦到客户需求上,提出了“技术必须服务于商业”的理念。

他说:“电脑界最大的弊端就是仅靠技术为驱动力,但科技人员却从不聆听客户的需求。如果有人愿意听取客户的意见,必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务实的策略,带着饥饿感的加倍努力,再加上美国计算机产业的蓬勃,让王嘉廉几年间,就把美国发展成了CA最大的市场。

有此基础后,王嘉廉开始盘算如何壮大规模,摆脱代理商角色,自己主导公司命运。

而且,他看到了机会:商业软件需求与日俱增,有广阔前景,而软件业还没有真正的大公司。他决定自己做出一个大公司来——

独立开发新产品力量不足,市场上几乎每天都有软件公司诞生,但大多有产品无市场,如果能将他们整合起来赋予市场活力,就有望建立一家独领风骚的巨头企业。

认准此道后,王嘉廉快速前进。

但他面临两个重大挑战: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没有专业的人去处理整合中必不可少的各种专业事务,尤其金融和法律。

钱是人找来的,有人就会有钱,王嘉廉决定先找人。他刚好有个现成优势:

跟随父亲学了法律的哥哥托尼(Tony),已是曼哈顿一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托尼对软件业毫无兴趣,但王嘉廉决定说服他。

“我一点也不懂股市和并购,你到我们公司来吧,干上两三年,你可以获得许多股票,到时你也可以退休。”在王嘉廉的执着下,年,托尼从律所辞职出任了CA总裁。

兄弟二人的首个目标是,把瑞士CA公司买下来。年4月,他们以万美元完成了目标,从CA代理商成为了CA主人。

年12月,他们再进一步——将CA上市,一次性筹资1万美元。

打好这个大底后,CA开始沿着王嘉廉早就胸有成竹的整合之路迅猛进击。

上市的第二年,CA就收购了比自己还大,在IBMMVS大型机操作系统方面有强大产品线的Capex公司,之后直至王嘉廉退休,其快速的并购扩张便再也没有停止过。

他挥舞着CA不断升值的股票四处出击,通过换股的方式获得一家又一家公司的控制权。美国媒体因此评价说,在信息科技时代,没有人比王嘉廉更懂得如何使公司迅速成长。

年,全世界第一个年营收10亿美元的独立软件厂商诞生了,它就是CA。王嘉廉也一举成为全球软件业的巅峰人物,比尔·盖茨都只能仰慕其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

当时,微软才上市3年,还在努力推销刚刚发明出的WordforWindows。

但这只是更大更快地开始。

年并购Cullient,年并购Online,年是Pansophic和Nantacket,年并购ASK集团,年并购Legent……

年,王嘉廉决定收购全球第八大软件独立商Platinum,其高级主管一开始对CA怀有敌意,发誓情愿破产清债也不愿被购买,甚至还拒绝为王嘉廉派去的谈判代表开门。

但王嘉廉看准其经营管理不善,陷入财务困境的痛处,强势挺进,最终让其接受了35亿美元的收购交易,Platinum也一改敌对态度,公开赞扬王嘉廉“做了十分出色的工作”。

0年情人节当天,CA又以40亿美元收购了华尔街著名的“Sterling”。

至此,不到20年里,王嘉廉已并购多家软件科技公司,平均下来,每个月都吞掉一个同行。中间有挫折,但绝无停顿。

以至于那一时期的软件业界都谈王嘉廉色变:只要是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

一系列凌厉的动作和势不可挡的姿态,再加上王嘉廉的华裔身份,也让他成为备受美国政经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yf/22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