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南社古村民俗活动”。陈培坤摄

青山绿水如诗如画,瓜果桃李四季飘香。

5月15日,由东莞市委组织部主办、东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承办的旗峰亮见——乡村“振兴有道”擂台赛,开启线上网络点赞。

今年东莞重点开展“旗峰亮见”活动,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年策划四大主题行动,提升农村、城市、两新、机关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旗峰亮见——乡村“振兴有道”擂台赛是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活动旨在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亮身份见担当、亮目标见行动、亮承诺见成效。

走进乡村,自然之美、田园之美、产业之美、文化之美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围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重点工作,东莞各村因地制宜,手握振兴笔,擘画乡村新图景,以基层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

撰文:郑家琪吴擒虎

运“组织建设之笔”激活新动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东莞各村积极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常平镇卢屋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实施“头雁”工程打造一个“铁班子”。制定“1+9”村级组织运行机制,规范党员群众议事和党务、村务公开机制,各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

大岭山镇鸡翅岭村建立“莞香党员服务队”党员联系户、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等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当好“金牌店小二”,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道滘镇大岭丫村以党组织书记为“主心骨”,打造年轻化、高学历干部队伍。深入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持续推进“驻点联系+党员联系户+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高埗镇横滘头村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联系户”“党员包干区”等工作机制,亮身份见担当,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服务和发展能力,凝聚乡村振兴动能。

洪梅镇氹涌村建立“党群议事会”机制,对土地整备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大家事、大家议;落实“一事一议”疑难个案诊断,利用民间智囊团出谋献策。

桥头镇禾坑村织密农村党建网格,落实“两委干部”网格包干制。打造村规民约“三字经”乡村治理新模式,开创乡村文明建设新局面。

塘厦镇诸佛岭社区实行村民小组长在职在岗制度,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小组长积极发挥带头作用。

望牛墩镇朱平沙村制定乡村法律服务项目目录,将“点单权”交给群众,开展“民法典进家庭”宣传活动和企业“法治体检”活动。

黄江镇田美社区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东坑镇井美村落实机关干部挂职、后备干部入库5名,优化班子队伍结构。定期组织全村党员开展联户联企、“双报到”义诊等志愿服务。

虎门镇大宁社区完善社区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的议事决策机制,让推进拓空间工作在党员群众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清溪镇土桥村深化“双标工程”建设成效,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全力打造党员群众“15分钟服务圈”。

行“产业振兴之势”滋养新人才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蓬勃兴旺的乡村产业,正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拥有大展才华的新天地。

茶山镇寒溪水村清退落后产能,推动人才公寓建设,成功引进中科·智谷产业城、浩瀚原电子城、龙智茂实业有限公司等优质项目,年寒溪水村总资产同比增加13.44%。

横沥镇村尾村全力支持配合7个市级重大项目落地,盘活存量资源,用好用足“工改工”、城市更新等政策。年,村尾村集体总收、纯收同比增长分别为59%和84%。

寮步镇横坑社区投资10亿多元,强力拓空间、提品质,先后启动了横坑昌运产业大厦、横坑商业大厦、万荣工业区等三个旧改项目,新增集体物业面积超42万平方米。

麻涌镇大盛村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累计整备连片土地多亩,成功引进了省市重点项目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逐步形成汽车交易及物流、修造船为主体、商业繁华、耕地统筹发展的产业格局。

沙田镇先锋村集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积极打造出海特品产销、特色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美丽圩镇”。

石碣镇桔洲村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力”;招引紧需人才,注入乡村振兴“原动力”。

石龙镇黄家山村利用保税仓厂房升级改造,引进龙头企业三协精机,推动龙汇·智谷产业园项目建设。

石排镇庙边王村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现代潮玩IP的文创集市,以“党建+”潮流文化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扎根庙边王村。实行地企党建共建,依托德伸科技有限公司等孵化平台,加快融入中国潮玩中心的发展规划。

长安镇厦岗社区提速OPPO重点项目、32亩商住用地收储、知荣工改工、环球石材工改工等经济项目落地、投产,创收集体经济。

点“文化生态之睛”构建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间沉淀的历史文化涵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东莞乡村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结出了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

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投入多万元资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居民片区“三线”入地整治、正心小园建设等,全面提升社区环境品质。

大朗镇水平村切实发挥红色文化革命老区优势,围绕革命烈士纪念碑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并依托水平村古荔公园,展示荔枝文化。

东城街道温塘社区从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全链条发力,打造用活现有红色资源,深挖盘活潜在可塑红色资源。

凤岗镇油甘埔村推动全市首个华侨公园建设,做好江屋排屋楼、虾公潭古建筑和19座碉楼等文化遗产保护,年成功创建“广东美丽侨村”。

莞城街道兴塘社区通过提升市政工程、完善配套设施、环境整治改造,积极打造健康运动活力广场、党建文化小公园。

南城街道水濂社区以山水生态资源为特色,围绕“休闲文旅”为主线,打造具有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的特色小镇。

厚街镇溪头社区大力整治水埗头南区及史涌、新涌、旧涌三条小微水体河涌,并以碧道为纽带将三条河涌贯通连接,如今河涌水体清澈。

中堂镇潢涌村强化绣花功夫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房管控、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环境招商、环境聚商。

企石镇江边村以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为契机,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江边古村为中心,重点围绕村内的传统村落格局、特色人文元素、山水生态等资源合力开发。

谢岗镇谢岗村投入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建设改造“四小园”,完成“德育”“孝”公园、文体公园三期、村组两级道路升级等31项民生工程。

樟木头镇官仓社区打造首个村级“文艺家之家”,盘活周边空间设施,建成书画院、精英馆、娘酒坊、麒麟会馆、客家印象馆、官仓史馆等文化特色场馆。

东莞以党建引领促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yf/23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