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原本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而25岁的小李却开始了水深火热的历程。几十个震天响接连不断的喷嚏然后涕泪横流,接着是咳嗽气喘甚至晚上胸闷气短、喉咙里像拉风箱一样呼呼响。很多有小李这样症状的病人来就诊时都跟医生说:“医生,我不是在感冒,就是在感冒的路上”,原来一年中有不短的时间尤其是春秋花开时节都会有类似的症状发作,像小李这样的病人都会认为自己免疫力下降,是“感冒”了,甚至购买市面上各种所谓增强免疫的食品药品,最终“感冒”没治好,反而治出了转氨酶升高(肝损伤)。其实小李不是免疫力下降导致频繁感冒,小李是得了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按照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20岁以上人群应该有万哮喘患者。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哮喘的病因是什么?
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患者个体的过敏体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很多变应原和诱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见表1
表1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诱因
哮喘如何诊断?
(一)典型哮喘
1.(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肺功能检查及相关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第1点,同时具备第2点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
还有些无喘息症状、也无哮鸣音的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隐匿性哮喘,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或其他呼吸道症状。很多自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其实就是哮喘。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明确必需的检查。
哮喘如何治疗?
1.长期规范化治疗:哮喘诊断明确后,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诊治。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哮喘患者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哮喘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未来发作的风险,即在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或不用药物能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并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可减轻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未来急性发作风险。
(1)脱离变应原:部分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使患者立即脱离并长期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2)戒烟及避免香烟暴露:鼓励患者及家人戒烟。
(3)体育运动:建议哮喘患者进行规律的体育活动;为运动诱发哮喘发作的患者提供运动相关的建议。
(4)职业性哮喘:了解所有成年起病的哮喘患者的职业情况,尽可能识别和去除职业相关的哮喘。
(5)药物:并不是所有哮喘患者都禁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只有既往服用NSAIDs药物后哮喘症状加重者才限制使用该类药物。
(6)健康饮食:建议哮喘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哮喘患者饮食运动建议:
饮食建议:
(1)避开过敏原:根据生活经验及血IgE检测筛查、皮肤点刺过敏原试验等结果避开过敏原;急性加重期避免高蛋白、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诱发过敏症状和加重胃肠负担。
(2)补充维生素、钙铁等:维生素A有维持人体正常发育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维生素B、C、D以及钙铁等是参与各种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并有增加食欲,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等作用。
(3)多饮水:哮喘发作时,特别是急性期,肺过度通气,张口呼吸,出汗多,进食少,可使患者出现缺水现象。多饮水不仅可补充急性期失水,还可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粘稠痰液的排出。
运动建议:
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控制自身体重至关重要,在日常活动中,推荐以下的运动方法,可以帮助哮喘患者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机体抵抗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方式,降低哮喘发作。
(1)哮喘患者运动锻炼最关键的是逐步加大运动量,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刚开始运动耗氧量突然增大的话,支气管发生痉挛的可能性会很大,这样不仅起不到锻炼效果,还容易哮喘发作。
(2)一定要全程注意调整呼吸,遵循自己最舒服的节奏。根据自己的呼吸难易程度即时调整运动速度,需要对气管的感受先知先觉。运动一段时间后,感觉呼吸比较顺畅了,即使稍加快速度,呼吸压力也不会非常大,表明呼吸系统逐渐适应了运动状态。
(3)尽量用鼻子吸气和呼气。空气经由鼻腔进入气管的路程较长,气流速度减慢,有一个缓冲过程减少气流冲击对气管的刺激,经过了鼻腔的升温加湿,空气更接近体内环境,减少空气本身对气管的刺激。
专家介绍
卢献灵
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哈佛医院访问学者。年1月晋升主任医师,诚恳敬业,在专科门诊及病房从事诊疗工作,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获得同事及患者一致好评。教学方面,参与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内科学和诊断学教学任务,授课获得学生喜爱。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3名已顺利毕业。科研方面,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加兵团级课题1项,主持大学级课题5项,院级课题2项。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九届、第十届青年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
排版|权江宏
编辑|李伊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2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