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影响人的行为,左右事的成败。史帝芬·柯维的经典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对此提取出一个划时代的模型,不仅成为数十年来全球卓越人群的信条,也成为无数领导者自我修炼的秘方。那么,一一对应过来,在今天要做一名有效引领学校发展的“高效能校长”,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七个习惯呢?

习惯一:自我驱动

积极主动的人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根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情绪或者外在条件来做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积极创造一切高价值的可能。

积极主动,在校长身上体现为“自驱力”。对于校长来说,坚守教育信念比确立使命更难、更具挑战性。这个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驱动即督促自己不断成长的能力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因为管理他人的能力,从来不曾超过管理自我的能力。

德鲁克认为管理自己的重要方法,就是每天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与事项,对自己的工作安排进行经常性的评估考量,审视自己在轻重缓急的事情方面安排是否妥当,工作重心的把握是否准确,工作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有效。校长要通过时间管理,提升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增强时间的规划性和做事的自主性,让自己有充裕的时间更加系统地思考问题。

时间计划表和复盘表

所谓的自驱力,就是自我驱逐、自我驱动、自我驱使的能力。自我驱逐,就是发现自身的惰性并不断驱逐它们;自我驱使,就是随时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督促自身不断改进;自我驱动,则是严格自律、不断学习,改进工作的策略、措施和方法,提高预判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自驱力,归根到底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或心理因素,只有将它有意识地变为一种惯性,才能时时驱动自身的思维与行为。学校是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学习成长的机构,校长作为组织、引领师生的首席指挥者,自身的学习成长更为重要。校长要驱动自己把学习当成毕生的需要,并把对学习的收获、思考付诸实践行动,以新认知、新理念、新思想来领导和管理学校。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积极主动呢?一看言语是否积极,二看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柯维提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21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