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失去了原动力就会走向衰落。无论你主观上如何去促进它,依然无法让其显出一点光芒。
传统武术的原动力是技击吗?传统武术的原动力是养生吗?都可以给予决然地否定。
技击与养生其实质是传统武术的价值所在、功能所在,而不是动力,如果说是西方搏击逼迫传统武术必须发展否则就要挨打,那么这个动力只是外在的矛盾逼迫力,如果没有找到原动力很可能走向畸形发展之路。原动力是自身具备的力量。
传统武术的原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没有了自信心就没有了动力。我国来自农业文明的文化在工业革命面前受到了彻底地推残,几乎所有国学受到打击,其中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国医——中医了,早在40年代就有一批人提出废除中医的论调。到了新中国几经几个年代都中医不科学,不能用于治疗疾病的论调。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质是迷信西方科学,把西方科学置于无上的地位,而把中国传统文化看作历史留下的迂腐垃圾,毫不犹豫急而弃之。完全丧失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也就失去发展的动力。同样在武术领域,提倡西方竞技比赛的模式来促进武术的发展。从武术套路到搏击散打进行竞技化操作,职业化操作,其思路就是工业的标准化,把人看做机器。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在进行,并走向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当利用外在能量几乎走到极限的时候,我们逐渐发现传统文化的意识流是世界发展真正需要的,弘扬传统文化思想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的实际操作必须从文化的价值开发开始,因此必须抓住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技击性,通过公开技击比武的方式来传播、宣扬、展示传统武术。虽然目前社会好像已经在按照这种思路在进行了,但是最关键的比武思维去依附西方竞技比赛的思维方式,“东方社会逐渐对现代化模式和道路失去自主设计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成为西方社会模式的跟随者”,把传统武术又拉到竞技的烤炉上烧的体无完肤。这正是目前传统武术颓废的根结所在。因为传统武术不属于竞技,属于活生生的生活,他是属于人民群众的群众体育范畴。如果要进入竞技必须经过剥离的“手术”过程。要继续保持传统武术的文化特性就只有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思路。“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也绝不只是对立的,革命文化则必然是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革命文化的形成恰恰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自我否定与新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内在滋养,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底气,有了更进一步深入人心的可能。”传统文化正是融入在现代文化中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下才得以重生。
这时的传统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落后的代名词,是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中具有自我认知的传统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必然大胆结合现代科技为自己服务,但是却保持清醒的文化意识,只有在这样的意识中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提升与开发,显示传统文化的文化文明,让世人看到传统文化对人类不可替代的益处。
文化自信的树立需要首先建立一个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在这形象中传统文化是主体要素。同时要明确“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尊重人民主体性。”“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要重视文化资源的现实性研究,以形象化、具体化、当代化的表现方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文化传统提供时代注解。”
摘自《中国传统武术崛起的原动力》,王华南著。收录于《福建省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福建省武术协会、福建省南强武术研究院年6月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2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