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快结束了
广东的天气却温暖如春
羽绒服们纷纷哭晕在衣柜里
一个温暖的周末+圣诞节
相信大家在外面浪的很嗨森
但是
一大波冷空气正在路上了
这是要逼人穿!秋!裤!啊
起天气转晴冷。过程降温幅度6-8℃,局部可达10℃,粤北和珠江三角洲的北部市县将有5℃以下的低温,高寒山区将降至0℃或以下,部分市县有霜(冰)冻。27-28日全省各地气温较低
以云浮为例↓
01
冷空气的来袭,面对突来的寒冷,我们要如何做好养生保健呢?
一、4种秋冬季常见病需防范
1.流感:典型的流感呈现为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2.鼻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其中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受天气影响较大。
3.哮喘: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天气突然变化,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4.支气管炎: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可致病。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二、这些部位不宜“冻”
1.腹部:患有胃肠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上腹部保暖,以防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秋冬季节最好不穿露肚皮的衣服。
2.腿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头部: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容易受风寒。
4.膝关节: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5.脖子: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2
小贴士
一、防呼吸道感染早晚锻炼应避风
入秋了,昼夜温差也进一步增大。不但气温反复多变,而且随着天气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变冷,北京也逐渐进入到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流感、气管炎等疾病发病人数开始上升。
专家指出,从医院的门急诊来看,目前疾病的高发人群多是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提醒老年人早晚冷的时候要注意增加衣服,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提高抵抗力,但要防止出汗后受凉,因此运动时要注意保暖,运动量要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宜出太多汗,要让毛孔逐渐收敛;运动的地点要尽量选择避风的地方;风大的天气不宜锻炼。老人、儿童、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人群,最好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感染流感的可能性。另外,糖尿病、哮喘等患者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的可能性比较大,也要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二、防心脑血管病清晨醒来赖赖床
秋季天气转凉,夏季扩张的血管遇冷收缩,造成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就会升高。而且,秋天温差变化大会造成血压不稳定,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专家还提醒,天气变冷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脑动脉瘤等疾病患者,就容易发生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血管收缩还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的会导致心绞痛、脑缺血或梗死。
专家提醒,要预防脑血管病发作,要有针对性的预防,最好吃些产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禁烟限酒,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如果是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每天测血压,并遵医嘱调节用药剂量。如果是伴有头昏、眩晕,面颊经常发红、局部有麻木感的高血压患者,要减少动物蛋白摄取量。有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常吃黑木耳、银耳等。血脂、胆固醇过高者,不吃煎炸食品。其次,要注意保暖,清晨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洗澡前要先让浴室充满热气。此外,还要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情绪稳定,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血管病。
三、防咽炎烟酒辛辣少接触
咽炎也是这个季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的患者甚至在早起时受到冷空气刺激,就会发作咽炎,嗓子发干、声音嘶哑甚至咽部肿痛。专家指出,这正是因为季节转换时气温变化,而且空气干燥,人体不能迅速适应,就容易发病。除了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患者进入秋季后,由于秋敛之气会加重病情,也更容易导致疾病复发。
因此,入秋后要特别注意保护呼吸系统,防范咽炎等疾病。平常要尽量少吃太辣、太甜的食物,忌食黄花鱼、虾、蟹和生冷食品,要戒烟酒。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清音功效的食物,如梨、罗汉果、白萝卜等。甘草、菊花、玫瑰花、金莲花、胖大海、沙参等用来泡茶,可以清肺利咽、行气舒肝。还可以食用百合、玉竹、麦冬、枸杞子等,也可以起到滋润作用。也可以用银耳来做汤或羹,或用山药、枸杞子、麦冬熬粥,可以改善气血困乏,起到润肺益气作用。
北汽幻速罗定誉恒4S店
销售车型:北汽幻速H2E、H2V、H3、H3F、S2、S3、S6
销售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