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当过医生、教师,

如今是嘉定区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

有人说,医生好哇!

救死扶伤……为啥转行?

有人说,教师好哇!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啥转行?

但,为啥转行?

因为她,始终相信,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本期的主人公是

夏鸣喆

从生理解剖到药理,

从中医内外妇儿到针灸推拿加中药

从自然科学生物课到中医养生保健拓展课

她都可以跟你侃上一番……

本期,由夏医生为您带来,

雾霾天里的PM2.5防护手册

大家欢迎

1

什么是PM2.5?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俗称”。高浓度的细颗粒(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简称PM2.5)。雾霾通过呼吸、皮毛、饮食等途径,从外而内入侵机体,无所不及、遏阻气机,败伤血分,肺脏受损,产生不同病理损害。

正所谓“人生气中,如鱼在水,水浊则鱼瘦;气昏则人病”。雾霾天气会引起人们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诱发哮喘、慢阻肺、慢支急性发作,导致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涕、眼和咽喉部刺激、皮疹等症状加重。

保护自己和家人朋友

最危险的时间!

每天的早晨PM2.5浓度最高。因为地面夜间不断失热,早晨地温最低,地面到上空温差减小,甚至出现逆温(近地面气温低于高空),对流变弱,早高峰汽车又多,近地面污染不易扩散。这在冬天的早晨尤其明显!

所以:

晴天早晨也要戴防护口罩;

避免雾天晨练。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

室内空气防护建议

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

家庭中养殖一些安全不诱发过敏的绿叶植物;

雾天在室内减少煎炸烹饪;

装修时尽量简装(省钱又呼吸好空气);

开窗通风时间

雾霾天不要开窗通风。平时尽量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这时近地面较热,根据热对流原理,地面污染物聚集相对较少)。

特别注意:及时晴朗天气,早晨因对流较少,属于污染物较多的时间,不要开窗换气。

改变锻炼习惯

尽量不进行早锻炼。即使晴朗天也不要在马路边剧烈运动。在一些通风不良的室内健身场所剧烈运动也要慎重。

雾霾天气时

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带上防护口罩(最好带上N95型口罩,手术口罩或纸口罩均不足以防护雾霾中的有害颗粒)。

雾霾天抱着孩子过马路——颗粒物集中在离地面一米以内的空气层中,在过马路等高密度接触汽车尾气时,最好将各自较矮的孩子(1.2米以下的)抱起来,以免废气和雾霾天气对宝宝的呼吸道“双重攻击”。

雾霾天减少运动(因为运动会吸入更多的空气)。

严重雾霾天关闭车窗,汽车空调要设置在内循环。

可以乘坐地铁躲避雾霾。相关研究报道说:地铁与室外PM2.5存在较大差异,地铁站台、车厢和站厅内PM2.5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30-93、35-87和35-97微克/平方米,颗粒物铁元素含量偏高。可见好天气时地铁空气较差,但相比动辄-微克/平方米的雾霾天,还是相对“清洁”些。(参考文献:地铁颗粒物PM2.5的SEM和微束XRF分析,杨永兴、包良满,雷前涛、电子显微学,第32卷第1期,年2月)

正确佩戴口罩

(上图引自《空气污染煤有问题:PM2.5的健康效应及防护手册》).绿色和平组织网站

特别提示:正规的口罩多是给3岁以上孩子设计、3岁以下的小宝宝戴上这样的口罩,脸部的空隙会比较大,口罩基本上起不到过滤作用,而且孩子年龄较小,看护不当时,佩戴口罩易造成窒息。因此,3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戴口罩。

拿什么来拯救你的肺?

中医认为,五脏中唯一与外界连通的脏器是“肺”。除了做好适当的防护工作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对于养肺,中医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医称“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主气”(呼吸),“肾主纳”(转换收纳)。中医养肺的药材很多,我们平时也经常食用,用药食同源的食材来养肺,既安全,又方便。

以上图片摘自《漫画中医》

雾锁重霾之下,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体质,采用以下药材进行食补:

在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期,如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慢阻肺急性加重时,中医主张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并按照不同体质,对症调治。

风寒——姜汤、葱茶

风热——金银花、生梨、藕

痰湿——萝卜汁、薏仁汤

痰热——芦根茶、冬瓜仁汤

而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长期调补,可按阴虚、气虚、肾阳虚和肾阴虚分类。

阴虚——百合、鸭子、甲鱼

气虚——扁豆、山药、大枣、莲子、芡实

肾阳虚——胡桃仁、桂圆肉、羊肉

肾阴虚——枸杞子、龟板、桑葚子

阴虚者还可以服用一些西洋参、石斛、气虚常表现为乏力、容易感冒、属脾虚,还可以服用黄芪、党参。

谈一谈,如果在体检或就诊时发现肺部结节,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孤立性小结节大家要看大小和形态,部分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大家最紧张的就是这点,其他多发结节或小斑片阴影可有炎性渗出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除高度怀疑肺癌的结节需手术外,其他一般以随访为主。如果有咳嗽咯痰或者不适症状可对症治疗,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可小觑,及时就医最可取。

介绍完雾霾的防护

接下来

还有额外福利

冬季养生小贴士

冬令节气

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设坛祭祀。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底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黄帝内经》中关于冬三月的描述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立冬时节说养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人体需顺天地之势潜藏阳气。养神: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阳潜阴蓄。

养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阳气随汗而泄。

养精:节制房事,闭藏肾关。

心养:心静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躁动与激昂。

冬令吃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可食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冬令御寒养生粥

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顺应四时而闭藏于内,冬季寒冷,寒为阴邪容易伤及身体。

可食一碗三元粥;莲子12g泡发,红枣5颗,龙眼肉20g,粳米适量,同下锅熬熟即可。此粥温胃,益心脾,补气血;常食可治心烦不眠,神经衰弱,冬季怕冷等症。

怎样泡脚更有效

水量没过足背即可;

水温保持40℃左右;

泡脚时间为15~30分钟,睡前泡脚效果好;

中药泡脚须用木盆或搪瓷盆;

泡脚时最好不断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太冲穴;

颈椎病人泡脚时将双手也一起泡;

泡脚效果以手心微微出汗为佳。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