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IBV感染商品蛋鸡和种鸡后,导致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蛋壳质量变差,无产蛋高峰的案例越来越多。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以下就某鸡场的发病情况来介绍一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一、发病情况
广东某大型蛋鸡养殖场,存栏80万只。其每隔一个月引进一批雏鸡,单批进雏只。年1-3月份育雏的鸡,共3批鸡开产后出现无产蛋高峰,蛋壳质量异常(软壳蛋,破壳蛋、小蛋等次品蛋增加,蛋清稀薄如水)等问题。客户损失严重,见表1。而4月份以后育雏的鸡开产后无异常,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正常。
大量软壳蛋
大量破壳蛋
表1:发病鸡产蛋率和次品蛋的比例
二、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输卵管发育异常,存在输卵管囊肿和发育不良的现象,部分病鸡输卵管子宫部有米粒样钙化。
输卵管囊肿
输卵管子宫部米粒样钙化
输卵管发育不良
三、发病原因调查
(一)发病鸡传支免疫程序调查:
1日龄H羽份喷雾
14日龄Lasota-H-4/羽份点眼
(二)发病鸡传支抗体检测数据:
该场从1日龄、4周龄、8周龄一直做传支的ELISA抗体检测,统计数据如下(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1月份育雏鸡的ELISA检测数据
(发病鸡群)
4月份育雏鸡的ELISA检测数据
(生产性能正常鸡群)
(三)原因分析:
根据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免疫情况结合病原检测、抗体监测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鸡群无产蛋高峰和蛋壳质量差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感染日龄应在育雏早期(4周龄内甚至2周龄以内感染)。
2、传支的免疫存在漏洞:一是免疫的传支疫苗与流行毒株不匹配,近期我国IB主要流行QX型传支,H株对IBV-QX的保护率低;二是没有尽早二免。
3、育雏期受凉是导致鸡群发病的主要诱因(1-3月份早晚温差大,鸡群易受凉)。
四、建议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一)科学的管理:
1-2周龄内,要求育雏温度恒定,减少昼夜温差。通风换气要循序渐进,1-2周龄内,要求育雏温度恒定,减少昼夜温差。通风换气要循序渐重视体感温度。避免鸡群受凉对控制本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二)重视生物安全:
进鸡前要严格消毒,发病率高的鸡场,空场时间不少于3周。人员要固定,避免人员交叉感染。
(三)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QX型,应重点预防QX型。在疫苗的免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早期免疫:免疫越早,发病率和感染率越低;
2、及时二免:二次免疫后,鸡群才能得到真正的免疫保护;
3、免疫方法:生产中可采用喷雾、点眼、饮水的方法。从目前中国的养殖现状,特别是蛋雏鸡建议采用点眼的方法,通过点眼,免疫更确实、有效,保护率高。
(四)加强实验室检测:
1、分别在5日龄和12日龄,采咽喉棉拭子,利用PCR法和基因测序监测传支野毒的感染;
2、在7日龄、14日龄、21日龄分别采血,采用ELISA法,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监控野毒的感染情况和评估疫苗的保护率。根据抗体水平来对鸡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在1-2周感染传支野毒,ELISA抗体值可达-。一旦确定鸡群感染传支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下批次鸡群的感染和发病。
(五)跟踪反馈:
该鸡场按照以上防控方案,截止到年7月份再没有出现无产蛋高峰和蛋壳质量异常等问题。这说明以上方案可行有效,对当前流行的QX型传支能起到很好的防控。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1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