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霜渐渐水,庭橘悬似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庭橘》孟浩然
冬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枯叶、霜花、白雪,寒冷蛰伏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然而,橘农们在这个季节却变得分外忙碌起来。橘树上结满了一个个色泽金黄、果肉饱满的橘子,正等着果农们采摘送上餐桌,成为冬季里的一抹难忘的甘甜。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观念,《黄帝内经太素》里就有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橘子以它酸甜的口感、清香的气味俘获了众人味蕾的同时,更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俘获了历代医家的心。这种药用价值不仅体现在人们食用的部分,被日常所忽略的部位也有它特殊的用药功效。
1第一层:橘皮
橘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黄灿灿的橘皮,对于大众而言,吃果肉扔橘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于中药人来说,橘皮却是宝贝。因为在橘皮中,我们可以炮制出两味中药材。
第一味:陈皮
精选果大皮厚、熟微透黄者去肉存皮,继而炼蜜熏之,随着时间慢慢地渗透,陈皮性状渐佳,所以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说法。
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对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都有很好的功效,而且对于解蟹毒、酒毒也有一定的作用。“陈皮宜五脏,统治百病”,历代中医喜欢以陈皮入汤。冬天煲汤时放点陈皮,不仅能改善味道,还能缓解胃部不适及咳嗽痰多的症状。
近日小编阅读到一篇文章,关于陈皮的研究进展(作者:郑小吉等,发表于中国现代医药),目前陈皮在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方面得到较深刻研究,药理作用表明,陈皮在心血管、胃肠道、呼吸道、内分泌、抗癌、抗衰老、养颜美容、营养补虚方面具有很好作用,这为陈皮深度开发提供广阔前景。我的天,厉害了wuli陈皮!
第二味:橘红
橘红是把橘皮内层的白色部分去掉后剩余的表皮,所以也叫“陈皮去白”。烘烤是橘红炮制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中药人在流传至今独特的“火候观察法”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更直观、更准确地控制温度,并可以恰到好处地决定使用武火、文火或者熄火,使橘红的药效最优。
气味芳香、味苦辛的橘红,其首要的功效便是化痰止咳。《本草纲目》称橘皮“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白”。或许是因为去了“皮内之白”的牵制,橘红较陈皮而言,辛散之力更强。橘红是中老年人久咳或哮喘的首选药材,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达到辅助治疗风寒咳嗽的目的。另外,常服用橘红能减轻酒精及废气对人体的伤害,饭后服用橘红更可缓解胃的消化压力,尤其适用于经常有饭局应酬人士。
注意:
1、千万不可把鲜橘皮当陈皮。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仅不具有陈皮的功效,还有刺激性,易刺激肠胃,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化橘红是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与我们文中所讲的橘红不是一类哦。
2第二层:橘络
第三味:橘络剥开橘皮后,大家会看到橘子上有一层白白的网状筋络,那便是橘络了。老一辈人总是教导我们,吃橘子容易上火,需带着橘络一起吃才会好些。那是因为橘络是一味清热的中药。
每年12月至次年1月间,将橘皮剥下,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
味苦、甘平,可宣经络气滞,清络中余热,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的功效。因此,它不仅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而且可以缓解久咳引起的胸胁疼痛。橘络可以直接泡水喝,也可以拿来煮粥,在这个消化道疾病高发的时节食用尤为适宜。
3第三层橘核
第四味:橘核
剥一瓣橘肉放入口中,牙齿轻咬,橘汁一刹那间迸溅而出,当你陶醉于橘子甘甜的口味与清香的气息时,最讨人厌的就是橘核了。它总是不合时宜的出现,打断你的味觉体验。然而这恼人的橘核却是一种可入肝经和肾经的特色中药材。
秋、冬季橘子成熟的季节,在大家食用果肉时,药农们开始收集种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更有用盐水炙法炒干,制成盐橘核来增加橘核入肾经的药性。
味苦、性平,它的主要功效为理气、散结、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此外,橘核对肾痛和腰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炒制去掉外壳的橘核,用酒送服,止痛效果十分出色。
说完了果实,来看看我们最后一味“默默无闻”的药材—橘叶。
挑选橘子时,我们喜欢带着橘叶的,显得橘子更为新鲜,但最后橘叶总会被我们丢弃。然而历代医家却发现了橘叶独特的功效。
第五味:橘叶
橘叶四季都可采收,但以冬季为佳,晒干或焙干后多卷曲或破碎,其叶柄也常常是残缺的,而且很容易破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橘叶的功效。
味苦性平,长于疏肝行气,化痰散结,可用于胸胁疼痛、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也可治疗肺痈,乳痈,疝气等。常用的橘叶汤、橘叶散、连翘饮子、银花汤中都能嗅到橘叶的芳香。
小编在此介绍几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甚佳:
1、治疝气:橘叶十个,荔枝五个,以水煎服。
2、治水肿:鲜橘叶一大握,煎甜酒服之。
3、杀蛔虫、蛲虫:鲜橘叶四两熬水服。
注意:
干柠檬片与橘叶一起煮,起锅后放入少量红糖饮之可用于气滞型黄褐斑,爱美的女同胞们可以试试啦!
4橘子虽有这么多优点,但在食用橘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食用量
据研究,每天吃3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另外多吃对口腔和牙齿有害。
2、饭前或空腹不宜吃
橘子好处虽多,但宜常吃,不宜多吃。因为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为避免其对胃粘膜产生刺激而引起不适,对胃不利。建议不要空腹吃橘子。
3、不宜与萝卜同食
萝卜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产生一种叫硫酸盐的物质,并很快代谢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若这时进食橘子,橘子中的类黄酮物质会在肠道被分解,而转化成羟苯甲酸和阿魏酸,它们可以加强硫氰酸对甲状腺的抑制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4、橘子与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质易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凝固成块,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吃橘子的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5、老年人要少吃
胃肠、肾、肺功能虚寒体质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诱发腹痛、腰膝酸软等病状。
6、阴虚体质的不要吃
中医认为,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特别是属于阴虚阳盛体质,最好少吃,不然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建议吃些柑桔,可免上火症状。
孩子贪吃、多吃橘子,容易会上火。如果孩子吃橘子过多,出现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应停食1-2周,再吃。
此外,橘子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如果一次吃的过量或近期连续摄入过多,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将会导致皮肤发黄。这时,除了多喝水、暂时不吃橘子类水果外,还应限制摄食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大约经过1个月左右后,皮肤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本文转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