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要吃药,但吃药也有很多学问,年轻的父母往往急于使宝宝病愈而用药方面进入误区,反而给宝宝带来不利。
气温反复无常,宝宝有点咳,妈妈自行给他服用抗感冒药,没想到宝宝连续一周都大汗湿透袄子,还患上了支气管炎。
28岁年轻妈妈张女士家住汉阳十里铺,近些天,她家1岁的宝宝有点咳,她就给宝宝服用了抗感冒药,一天喂三次。可宝宝每次吃过药后就大汗湿透袄。如此一周后,宝宝病情不但没缓解,还越咳越厉害,嗓子也哭哑了。
张女士连医院儿科就诊。经检查,宝宝因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得了支气管炎。“这是喂药不当导致的。”该科主任王毓华教授说,抗感冒药主要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对感冒初期的鼻塞、打喷嚏、低热等是有效的,但是儿童尤其是婴儿用药必须慎重;因为抗感冒药的成分都含有退热剂,如果一天多次口服,孩子就会大量出汗,甚至虚脱。
医生提醒,许多疾病初期常常表现感冒症状,比如流脑、麻疹、脊髓灰质炎、猩红热、川崎病等等,如果服用抗感冒药两天后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核心提示:年轻的父母往往急于使宝宝病愈,而在用药方面进入误区,反而给宝宝带来不利。是药三分毒,宝宝服药不要太随意。宝宝用药应该注意:
用药要适量
有些家长主观地认为要服的多些,勤些,病就好得快,其实俗话说得病容易去病难,生病是一个转化过程,药物的力量是帮助肌体战胜疾病,其抗病的主体还是依靠自身,过多用药会有不良反应,超过一定的限度还会中毒。例如常用的退热药,应在孩子体温超过38以上服用,每两次要间隔时间不能少于四个小时,有的家长认为温度高就自己主张增加退热药物的服量和次数,结果,导致病儿过多出汗造成虚脱,使病情严重,因此家长必须牢记严格遵守医嘱服药。
正确使用抗生素
目前有些家长偏爱抗生素,不论孩子得了什么病,都愿意应用高级抗生素,比如有时孩子患“病毒性感冒”家长认为若输液,不用抗生素就好不了,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无治疗作用,某些抗生素用的不合适,不但治不好病还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比如链霉素引起要无形而耳聋,土霉素引起四环素压抑给许多儿童造成终身的遗憾,所以提醒家长,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用药时间
用药时间短,过早停药,也是值得一提的一件事,用药过头有副作用,但过早停药业对治疗同样不利,有的家长给孩子打针、服药一两天,热度一过,就心疼孩子,怕打针痛,吃药难,而自行停药,其实热退了并不等于病好了,比如常见的肺炎,扁桃腺炎往往需要一定的疗程,过早停药,病菌会卷土重来,所以,一般医生都主张,退热后继续服药3天再停药。
宝宝用药不要太随意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常服中药、保健药可以防病保健,有病没病可以吃,这也是不正确的,即使是中草药,也都有很强的内在效力,长期服用均有副作用,比如婴儿常用至保定,因为含有朱砂,过多服用也会中毒,即使维生素类的药物,若长期应用也会过度
新生儿、小婴儿一般不用退烧药,温水擦洗等物理方法是最好的退热方法。希望家长牢记,是药三分毒,因而服药不要太随意。
更多精彩内容可北京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医学基金会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