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请苏东坡廖仲恺叶挺等“做广告” 借历史名人巧打经济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宋朝大文豪苏轼所作的千古佳句。你知道苏东坡是在哪一个地方吃过荔枝后而情愿留下来做“岭南人”的吗?这里的岭南指的就是现在的惠州。其实惠州人杰地灵,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近年来,惠州市十分重视利用历史文化名人所产生的文化价值,打好经济文化牌,有效地推动了惠州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历史名人“做广告”  提高惠州知名度  今年2月上旬,惠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等联合举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行首届“西湖发展论坛”,论坛上学者们提出很多研究成果。其中有学者提出,到惠州后苏轼的元配已亡故,而苏轼被贬到惠州时,妾妇奴仆早已弃他而去,只有王朝云跟随他来到这片偏僻的土地。苏轼感念王朝云的不离不弃,便将其扶正为正室。这1说法在国内外引发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  “我们弄论坛,就是要引发讨论争议,以便把众人的眼球吸引到惠州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弄西湖发展论坛,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组织论坛的一名负责人说,加强交换惠州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的新成果不只是繁华学术,对东道主―惠州来讲,更有以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来提升惠州影响力、增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无独有偶。去年,惠州市投入巨资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建成开馆,吸引本市大众和国内外人士争相参观。  据介绍,自晋至清,有480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并留下了100多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也是1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在惠州举行过屡次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在惠州亲身指挥过国民革命军的东征战役,获得东征成功;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威震中外,并在这里首创华南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成功立下了不朽功劳。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近现代的仁人志士也皆出于此。  不断发掘文化资源  “名人经济”见成效  “以名人效应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相当于请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为惠州做广告。我们打造名人经济,就等因而请他们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来当名誉的董事长,当高级打工仔。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其中的价值不可低估。”一名领导以风趣的口吻说。  1992年,惠州市成立了以廖仲恺冠名的国家级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并侧重做好开发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年开发、整合、建设,目前,该开发区已引进各类企业250家,投入资金约34亿元,构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技术和电机一体化等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2003年,该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8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约445亿元,完成税收6.8亿元,是惠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获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和不断发掘历史名人廖仲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分不开的。  惠州还创办并整合“演达三高农业基地”,构成以水产养殖为主体、以市场为取向的现代立体范围农业,2003年实现总收入约2600多万元。目前,基地正在抓紧建设生态旅游农业项目,争取早日建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惠州市不断充实、完善苏东坡、叶挺、邓演达等文化名人纪念馆和整修朝云墓;投入几千万元整治、美化西湖风景区,建设富有东江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加强对以文化名人冠名的仲恺中学、东坡小学、演达医院等文化单位的建设,推动了基层的文化事业,在获得可观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