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否会传染 http://pf.39.net/bdfyy/zjdy/151107/4722919.html

图为8月18日拍摄的已经封顶的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时志军摄影)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攻坚、扩大对外开放,按照省委省政府“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全力发起“7+3”重点改革攻坚,一些困扰发展全局的顽症痼疾加快祛除,内生动力活力逐渐增强,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聚力攻坚,“全领域”开启改革加速度

在去年我市一系列重大改革实现全面破局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确定了“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并研究制定了“1+10+N”改革体系和“1+X”的流程再造制度体系,所针对的每一项都是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既是改革重点所在,也是工作攻坚所在。

各级各有关部门增强改革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症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从发展动因和内涵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出全市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体现出落实省委改革攻坚的实操能力和落地实效。

“改革,释放了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李殿祥告诉记者:“面对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问题倒逼改革,更以难题破解深化改革,10大重要事项和项专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刚强有力推动滨州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利’。”

国有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市委、市政府将“深化市属国资国企市场化资本化改革”列为年全市改革攻坚十大重要事项之首,全面启动新一轮市属国企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破冰启航。

市委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天祥告诉记者:“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突出结果导向,以实绩论英雄,今年以来,完成8户市属企业集团组建改建,实施国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探索‘重大项目+战投合作’机制,激活低效国有资产,承担重大建设项目,发挥国有经济‘压舱石’作用。”

截至6月底,市属国有企业承担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城中村改造等3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实现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分别为14.2%、23.2%、29.1%、.5%。

开发区改革瘦身强体,内设机构压减47%,干部数量精简34%,形成了聚焦主业、重塑优势、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上半年,省级以上开发区新签约立项项目51个,市外到位资金.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均实现翻番增长。

“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使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全覆盖。盘活利用“五未”土地.7亩,完成“标准地”供应32宗,建成标准厂房9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首批万元财政资金全部完成股权投资签约,投贷联动比例达4.5倍。

双招双引,“高层次”构建开放平台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双招双引”一号工程,通过产业集群招商、存量引增量招商、科创引领招商等“八大招商方略”,发挥“一把手”、部门“三专”、市场主体、服务协同“四支招商力量”,强化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招引力度,一批建链、强链、补链项目陆续落地,实现招大引强、招优引特新突破,为推动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设“富强滨州”注入了强劲动力。

1-6月份,我市新签约、立项项目个,计划投资总额.7亿元,有到位资金的新建、续建项目个,到位市外资金.3亿元,同比增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到位外资、内资连续5个月位居全省第1位。

市商务局局长商立波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重点围绕招大引强、创新方式、平台建设抓招商,在高质量招商引资上聚力攻坚,加快在谈的长春一汽、格朗吉斯、立邦、华润以及绿地等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今后进一步抓住全球经济市场重构、产品重组的重大机遇,引进过10亿元项目30个,全力冲刺市外到位资金亿元目标。”

产业集群招商,需要靠龙头企业带动。今年,我市用好“三图三库”,利用传统优势产业招引,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组建驻京、驻沪、驻深3个招商队伍,形成了专职、专业、专人招商格局。围绕招大引强抓招商,瞄准世界强、行业领先企业和“新基建”重点企业,“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围绕平台建设抓招商,筹划长三角招商推介等重大招商活动,集中签约一批高质量招商项目。

围绕“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品牌高端化”,我市编制了《滨州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市园区产业错位发展,上半年全市园区产业发展占比提高至79.5%,超出预定目标9.5个百分点。

我市加快推进内陆港建设,千方百计抓货源回流、抓平台建设、抓配套政策、抓调度通报,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博兴县入围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外贸进出口在量增价跌情况下,上半年实现.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同比增长73.4%,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第7位,获得万元的省级奖励资金。

顺应时势,“创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且有利于吸引外资、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市场主体期待,持续深化“放管服评”改革,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拉升标杆“创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市的底气越来越足,人气越来越高,风气越来越正,士气越来越旺,民气越来越顺。

政出多门、流程各异等是让企业手足无措的一个痛点,影响了市场投资活跃度和政府形象。今年,我市将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改革列入全市“1+10+N”改革体系,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标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是底线”,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流程帮办代办”改革的初衷就是从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切实提高企业办事的便利度。今年10月底前,我市将全面建成“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业务闭环”的“帮办代办”体系。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多测合一、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组建专职帮办代办队伍,上半年全市办结帮办代办项目1件,出台全国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地方性法规,“滨周到”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我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年内上升29个位次。  

环境就是服务,环境就是信用,环境就是作风,环境就是认可。我市对焦企业需求,科学高效配置各方面要素资源,精准供给优质服务,真正为企业纾困解难,充分享受营商环境红利。我市成立市企业家协会,接续举办“滨州企业日”系列活动,创新利用“e盏茶事”等平台,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社会氛围,广大企业家和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澎湃活力持续增强。

营商环境是发展竞争力的“风向标”,是改革驱动力的“突破口”,是政府服务力的“试金石”。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登记企业1.4万户,同比增长16.35%,增幅居全省第6位;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列全省第7位。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博认为,去年以来市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使我市的发展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尤其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使得企业运行成本大幅降低,才释放出了更多的市场活力,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也随之大幅增加,这将成为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潜力所在。

改革赋重任,无日不趋新。改革再深入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一批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持续推进。滨州将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激荡起建设富强滨州更加澎湃的动力,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抢占先机、走在前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2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