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叶嘉莹先生,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在了诗词文化的传播上面,让更多人走进了中华诗歌的缤纷世界,欣赏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与力量。
能让孩童从幼时便建立起吟诵习惯,在读诗、诵诗、赏诗中提升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更是叶嘉莹先生倾心的重要事业。她的谆谆教导,如今仍常看常新,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愿与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共同细细品读。
写给老师和家长们的一些话(节选)
为小朋友们精选一册古诗的读本,而且教给他们怎样去诵读和吟诵古诗,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常存在心中的一个愿望,我抱有这个愿望,还不仅是为了保存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传统而已,而更是想借着教导小朋友们诵读和吟诵古诗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我们下一代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方面还是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而且对小朋友的这种教导,实行起来并不困难。下面我们就将对此略作说明。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一种最可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着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早在钟嵘的《诗品·序》中,就曾经对诗歌之创作的原动力,提出了他的看法,说“春风春鸟,秋月秋蝉,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又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凡斯种种,感荡心灵”。前一段话,说的是自然界四时景物之使人感动;后一段话,说的是人世间的离合悲观种种情事使人感动。诗人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感情,透过了文字,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美丽的诗歌,其中充满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和人间社会的种种赏爱和关怀。小朋友们若从小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那自然也从小就培养了他们对宇宙万事万物之观察感受的能力,以及赏爱和关怀的感情。
也许有人会以为学习古诗,是要透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诵读的。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诗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乃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是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的。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他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内还不太清楚,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并且还说:“这种在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以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以为杨先生这段话说得极好,因为一般而言,教育和学习大概基本上可以分别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智性的知识的灌输,另一种则是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前一种的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对其心灵与品格发生莫大的影响。教孩子们诵读和吟咏古诗,正是属于后一种教育的一种最为简单易行而效果却极大的、极值得重视的教育方式。诗歌所写的内容既可以增加孩子们美感的联想,诗歌吟诵的声音,更可以透过直接的感受,而产生一种乐音对心灵之品质的感化的效果。不仅是学习文科的人需要对这种教育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学习理科的人,也需要这种教育来提高他们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才能够造就出来更富于开拓创新之精神的科学家与发明家。如果家长和教师们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在孩子们的幼少年时代给予他们这种渗透性的美感和直观的、直接作用于孩子们的心灵和品质的教育,那无疑将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莫大的损失。而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对古诗的背诵和吟咏,这种渗透性的教育,无疑的乃是挽救单纯的知识灌输之教育缺失的一个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也许又有人会以为,从童幼年时代就教孩子们背诵和吟咏古诗,岂不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负担?这种顾虑其实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就孩子们的教育过程而言,童幼年时代乃是他们的记忆力最强,直感能力也是最强的时代。在这时代,如果不要求他们过多的知识的理解,而只教育他们从音律的直感,去吟咏背诵一些既短小而又易于朗朗上口的古诗,这对孩子们而言,实在并非难事。就像小朋友们在玩跳橡皮筋时所唱的“小皮球,香蕉梨,满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等歌谣一样,孩子们并不要求了解歌谣的深意,但他们却都可以把这些歌谣不假思索地背诵如流。只不过他们背诵那些并无深意的歌谣,到他们长大后并没有什么用处。而如果在这时教他们背诵一些古诗中的佳作名篇,即使他们现在并不懂诗中的意思,可是当他们年龄逐渐长大,理解力逐渐加强时,他们自然就会对他从前所熟诵的古诗,终有豁然贯通之一日。到那时他们自然就会体悟到,童幼年时对古诗的诵读,实在是使他们终生都受用不尽的了。为了要使他们童幼年时所具有的记忆力强的优势不被白白地浪费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背诵古诗的教学,当作一门唱歌的课程来教,要孩子们只像唱歌一样地来吟诵古诗,这应该也并不会增加孩子们什么学习的负担。
叶嘉莹写于温哥华
编辑“我之所以90多岁还在讲诗词,是因为我觉得既然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这么多美好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让下一代的人能够领会、接受。”
——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曾说,声音里有古典诗词一半的生命,而吟诵则是我们体会中国古典文学音声之美的门钥。“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
今天和大家分享几本与叶嘉莹先生有关的书,从中能够感受到她对古典文化和吟诵事业的深沉的爱。在书香中,在悠长的诵读声中,让千千万万个被中华传统文化浸润生长的读者,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诗韵之美——
编辑《迦陵各体诗文吟诵全集》
传承中华古典诗词的吟诵,是叶嘉莹先生晚年最大的心愿。本书由叶嘉莹先生亲自选编并吟诵。全书分上、下两册,涵盖中国古典诗赋词曲骈散文等多种文体,共计篇经典诗文。本书还收录了叶嘉莹先生最具代表的关于吟诵的相关论文和讲稿,完整地展现了她对吟诵的理论研究和阐释,是叶嘉莹先生最完整的一部吟诵合集。
编辑《叶嘉莹: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
该书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关于“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及吟诵”系列讲座的纪录稿,囊括古典诗词的重要类型和重要作品,主要包括“说诗忆往、《诗经》四言体、《楚辞》与楚歌体、乐府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古诗和五言排律、令词、长调”等九个内容。脉络清晰,内容充实,文字典雅动人,讲述深入浅出,对古典诗词的赏析和诠释见解独到,更有对诗歌吟诵的亲切讲解,是一部极佳的、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史的通识读本。
编辑《与古诗词交朋友》(叶嘉莹吟诵版)
《与古诗交朋友》是由文化学者田师善精心遴选和编注、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校订并亲自逐首诵读吟唱,特别适合孩子学习、记诵和理解古诗,是一本难度适中、盎然美好的古诗启蒙之书。
本书共收录了首五、七言的绝句佳篇,以适合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挑选准则,编注生动,感受诗意,启迪诗心。同时,精心挑选了幅与古诗意境契合的名家书画,读诗赏画,为孩子带来中国传统文化雅致的美的浸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