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高飞谈创作:行走在秦巴汉水间
《行走在秦巴汉水间》连载之一开始在“百家号”推出时,题目是“行走在阳安、襄渝铁路两线的日子里”,发稿时,编辑在行走前面加了“陕北青年”四个字。四个字不仅调整了我的创作思路,改变了作品的构架,而且加大了作品的厚度,增加了作品的份量。所以说,如果没有编辑在作品题目上添加“陕北青年”这四个字,就不会有这件作品,也不会有还原再现陕北青年当年招工进陕南的这一事件的小说连载《行走在秦巴汉水间》。
至于作品究竟应该定为小说,还是纪实文学。发稿前,朋友、作家海瑜认为现在有一种文学作品叫非虚构小说,连载正属于这个类型,应该划定为小说。作品发表后,就作品的归类,曾有过不同的声音。但因作品已发表,不好在划分。所以,便以小说连载,跟进到今天。
在写作顺序上,我选择了按出发线路,先写阳安线,后写襄渝线。这样不乱,因为那时候襄渝线还没交接。我们先去的是阳安线,后回的襄渝线。在取材上,我尽量将自己知道和看到的陕南文化,沿线风光,当地的特产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写作从去年五月开始动笔,六月在平台上推出,基本上是一周一期。连同构思到完稿,用了一年半时间。
有时候,一个人或一家人的一生,可以清楚而有力地说明一个时代。连载是我个人经历,也是我们这些当年在襄渝、阳安两线生活和工作的延安儿女和榆林市县招来的陕北青年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作品创作过程中,尽管有一些困惑,但是最终还是完整收尾,了却了我的心愿。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编辑汉水明月,因为没有他,就没有这件作品,我也完不成这件作品。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师弟杨根年,因为如果没有他在我学习创作道路上不断施肥浇水,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收获。再次,我要感谢群里所有支持帮助鼓励关心关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