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药物疗法和过敏实验法
△1.药物的保管:剧毒药和麻醉药加锁专人保管。标签注明中英文药名、剂量或浓度。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用黑色边的标签。
2.“三查七对”:三查一一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一一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3.药物吸收速度:静脉吸入舌下含服直肠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4.给药的次数和时间
缩写
译意
缩写
译意
qd
每日1次
am
上午
bid
每日2次
pm
下午
tid
每日3次
12mn
午夜12点
qid
每日4次
po
口服
qod
隔日1次
ID
皮内注射
ac
饭前
IV/iv
静脉注射
pc
饭后
Prn
需要时(长期)
12n
中午12点
sos
必要时(限用1次,12小时内有效)
hs
临睡前
H
皮下注射
qh
每1小时1次
IM/im
肌内注射
q2h
每2小时1次
IVdrip
静脉注射
qn
每晚1次
st
立即
qm
每晨1次
DC
停止
biw
每周2次
5.给药的方法:一般先取固体药,再配液体药。同时服用几种药液时,应分别倒入不同药杯。如更换药液品种,应洗净量杯。药液不足1ml时用滴管吸取药液。药杯内应先倒入少量温开水,以免药液附着杯壁。
△6.发药时如患者不在,护士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进行交班。
▲7.合理用药:
①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铁剂,服用时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由饮水管吸入,服药后漱口。
②刺激食欲的药物应饭前服。
③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应饭后服。
④止咳糖浆:服后不宜饮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⑤磺胺类药物:服后多饮水,以防尿少而析出结晶。
⑥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应先测量脉率、心率及节律,如脉率低于60次/min或节律不齐,则应停止服用。婴幼儿低于80次/min应停服。
8.雾化吸入常用药物
①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一庆大霉素
②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沙丁胺醇
③稀释痰液,帮助祛痰——a-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
④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地塞米松
△.雾化吸入操作步骤:
(1)将稀释至30~50ml的药液放入雾化
(2)先开电源开关,再开雾量调节开关
(3)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指导患者闭口唇深呼吸。
(4)治疗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以免损坏雾化器。
(5)雾化罐、口含嘴和螺纹管浸泡消毒1小时。
8.雾化吸入注意事项: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热水。
▲9.各类注射法的比较
注射法
常用注射部位
进针角度
注意事项
皮内注射(ID)
药敏:前臂掌侧下段卡介苗:上臂三角肌下缘
5°
①做过敏试验须备0.1%盐酸肾上腺素;②忌用碘酊消毒;③拔针后勿用棉签按压
皮下注射(H)
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等
胰岛素注射:腹部
30-40°
①少于1ml的药液,用1ml注射器抽吸;②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
肌内注射(IM)
臀大肌,臀中、小肌等
90°
①深度为针梗的2/3;②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臀大肌注射,最好选臀中肌、臀小肌。
静脉注射(IV)
贵要静脉,头静脉等,长期注射者首选外周静脉
15-30°
①在穿刺部位的上方6cm处扎止血带;②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③注射强烈刺激的药物前先注射入0.9%氯化钠溶液
10.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
11.肌内注射取侧卧位时,要求上腿伸直并放松,下腿稍弯曲。
▲12.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①“+”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13.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针头未完全剌入静脉
针尖斜面一半在静脉内,一半在静脉外,抽吸有回血,注药时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患者有疼痛感。
针头剌入较深
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静脉壁,抽吸可有回血,患者有疼痛感,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针头刺入过深
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抽吸无回血。
针头剌入过浅
针头未刺入静脉,抽吸无回血。
14.股动脉内侧0.5cm即为股静脉。股静脉穿刺时如误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5-10分钟,直至无出血,再改由另一侧穿刺。
15.青霉素过敏实验法
△(一)过敏反应的预防
①使用青霉素时必须作皮试,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患者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患者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②青霉素过敏试验,注射前应备好盐酸肾上腺素。首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
③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者应禁用青霉素。阳性的判断: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二)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①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胸闷、气急、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隆,头晕、抽搐、四肢麻木,瘙痒、荨麻疹等。
②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发生。患者有发热、皮肤瘙痒、荨麻疹、腹痛、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三)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①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患者平卧,同时报告医生。
②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首选药物,成人剂量输0.5-1mL,小儿酌减。
△16.链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遵医嘱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17.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阳,应采用脱敏注射法,即四次剂量递增注射。患者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1周应重做过敏试验。
18.碘造影前24~48小时(1-2天)应做碘过敏试验。
19.各种皮试液的剂量
分类
lml
0.1ml
青霉素
~U
20-50U
链霉素
2U
U
破伤风
IU
15IU
普鲁卡因
2.5mg
0.25mg
细胞色素C
0.75mg
0.mg
〖强化练习〗
1..患者男,46岁。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护士应重点观察()
A.是否成瘾B.胃肠道反应C.心率、心律D.尿液的性状E.有无皮疹
答案C
解析:洋地黄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作用。洋地黄类药物易出现中毒,其中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故使用洋地黄时监测心率和心律,若心率低于60次/分应暂停服药并通知医生,故选C。
点拨:腐蚀染色吸水管,刺激食欲在饭前,磺胺汗多饮水,服前测率强心苷。刺激黏膜助消化,饭后服用效果佳止咳糖浆最后用,立即饮水降效价。
2.患者女,28岁。为稀释痰液作超声波雾化吸入,药物首选()
A.卡那霉素B.地塞米松C.a-糜蛋白酶D.氨茶碱E.沙丁胺醇
答案:C
解析:雾化吸入的常用药物:①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常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②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常用地塞米松;③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氨茶碱、沙丁胺醇;④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常用a-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故选C。
点拨: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的作用目的和常用药物基本相同。庆大霉素治感染解痉氨茶沙丁胺化痰祛痰蛋白酶,地塞米松水肿减。
3.患者男,56岁。慢性支气管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遵医嘱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吸入前患者应先漱口B.药液稀释在5ml以内C.氧流量需6~8L/min
D.氧气湿化瓶中应加入蒸馏水E.嘱患者吸气时应按住出气口
答案:D
解析:氧气雾化吸入时应高流量给氧,而对于缺氧且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应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故选D。
点拨:氧气湿化瓶内盛放的液体:①一般情况吸氧,湿化瓶内盛放1/3~1/2冷开水或蒸馏水,湿化气道,以免呼吸道黏膜受干燥气体刺再激;②急性肺水肿吸氧,湿化瓶内盛放20%~30%乙醇,降低肺泡及气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肺通气;③氧气雾化吸入,湿化瓶内不放水防止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
4.患者男,62岁。因2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出院时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指导中,不正确的是()
A.行皮下注射,进针角度90°B.不可在发炎、有瘢痕、硬结处注射C.进针后不能有回血D.可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处注射E.注射区皮肤要消毒
答案:A
解析: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一般与皮肤呈30-40°,B、C、D、E均为正确选项,故A。
点拨: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皮内注射为5°,肌内注射为90°,静脉注射15-30°
5.患儿男,1岁。因食物过敏给予抗过敏药进行肌内注射,其适宜的注射部位是()
A.臀中肌、臀小肌B.上臂三角肌C.前臂外侧肌D.股外侧肌E.臀大肌
答案:A
解析: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肌内注射,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臀大肌肌内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肌内注射,故选A。
点拨:各种注射法的注射部位:皮内注射为前臂掌侧下段、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外侧;肌内注射为臀大肌、臀中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静脉注射为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手背足背静脉网等。
文章来源:宜乐通教育集团-护考教研团队
扫码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