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雪花飘,年来到。”妇孺皆知的歌词,素描般地勾勒出北方腊月里的风俗画。
曾记得,进入腊月里儿时的一句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那时的童心,过年就是:吃猪肉,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
如今,老年人抚今追昔常常不禁感慨:现在的好日子天天过年。就物质的层面而言,大多数的家庭已经具备这样的生活条件。过年,已经不再是对物质层面的渴求,而是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亲倍增——揭示了佳节的意义所在。
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日,清明——扫墓;中秋——团圆;春节——过年。这三大节日,无一不以家庭团聚为主要方式,内涵则是以中国传统的人伦道德为基础——亲情是纽带,孝敬为核心。
今天的中国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但最具中国特色的世界之最——莫过于春节的人潮。推动这个数十亿人次大流动的原动力,就是父母的期盼,就是儿女的孝心!
腊八一过,父母就要掐着指头倒记时——盘算着孩子哪天回来;天天盼,夜夜想……
儿女们要忙着写假条,订车票,筹划着给年迈的父母带件称心的礼物……
父母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寒冬腊月里最温暖的人间情结。
回家的旅途很辛苦,它挡不住游子们不顾旅途劳顿的脚步。
回家的心情真急切,它激发起游子们归心似箭的情怀。
回家的感觉好温暖,它催促着游子们除夕之夜的归宿。
离家在外的儿女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不论你身在何处,请不要忘记,回家过年——是父母最最深切的渴望。
疫情又一年,您在哪过年?
腊八(图片源百度百科)
#腊八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