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名的儿科老中医王大宪教授: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伸舌挤眼腹部抽动吃什么中药调理?多发性抽动症会出现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不由自主的发声、语言障碍、喉咙中发出怪声、会说脏话等症状,好发于2-12岁之间的孩子,对症状较轻的孩子可通过心理方法辅导,较重的需要通过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传统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分型调理,具有副作用很少、效果确切、反复低的特点,多动症属中医的肝风、慢惊风、抽搐等范畴,临床在辨证的指导下,可选择千金龙胆汤、礞石滚痰丸、醒脾散、大定风珠等中药调理。

  

  多发性抽动症医案一则:

  患儿男,6岁半,初诊家长诉患儿多发性抽动症半年,近一月伸舌、挤眼、腹部抽动加重。病史: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伸舌、挤眼、作时腹部抽动,伴咽中异声,医院做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脑电图亦无特征性改变,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经多方诊治乏效。诊见:患儿平素性情急躁、心烦,自诉每日需食一支冰淇凌,阵发性伸舌、挤眼、腹部抽动伴咽中异声,舌红苔黄,脉弦稍数。

  辨证分析:患儿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郁阳亢,化火生风,内伤营阴,阴亏不能制阳,肝风内动,故患儿挤眼、伸舌、腹部抽动不定同时并见。肝体阴而用阳,肝主风,肝风最易化火,风火相煽,木火刑金,灼津为痰,痰阻气道,风痰窜动故闻及咽中异声。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故见急躁心烦,偏食冷食。舌红苔黄、脉弦稍数亦为肝胆火旺之象。

  中医诊断:肝郁阳亢、痰热风动之证。治法:疏肝泻火,滋阴潜阳、息风化痰。开中药7剂代煎服,一日一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二诊,药后证缓,抽动发作减少,偏食冰淇凌次数减少,急躁心烦改善,舌红苔白,脉弦稍数。药已中的,加清热利咽开音、息风止痉之力。予上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

  三诊,药后偶有抽动,未再偏食冰淇凌,急躁明显改善,舌淡苔白,脉弦。加补肝养心,养血安神之力。予上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后续上方随证加减调理1月余诸症皆消,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王大宪简介:

  主任医师,儿科教授,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中医儿科坐诊专家,医院儿科退休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是湖北名医王梧川之子。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又得其家传精髓,从事医疗、科研、教学耕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尤擅长中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遗尿汗症、厌食、肾病等。自90年代以来,随父湖北名医王悟川临证,在整理、继承、发掘王悟川名老中医医案、学术思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渐而得心应手,治疗范围增至内、妇、儿、皮肤、肿瘤各科,如肿瘤、肺心病、风湿病、妇科月经病、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疑难杂症颇具心得。》》》打开移动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