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志鹏——
万树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副主任。被多家媒体评为中国策划专家,先后被聘为多所高校策划及旅游专业客座教授。近年来专注研究“旅游目的地倍速成型”、“旅游目的地定位思想”、“旅游目的地前置运营”、“旅居地产服务模式”等行业课题,并在多个地区和项目上取得成效。
在我看来,截至目前,国内还鲜有堪称成功的田园综合体。
想当初,田园综合体的攀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大小小的田园综合体规划纷纷落地。遗憾的是,大多数项目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如今能看到项目实体的更是寥寥无几。令人焦虑的是,纵然有众多陷入僵局的“田园综合体”在前,却依然无法逼退房地产开发商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热情。
从项目描绘的动人前景,到时间跨越至两年后的今天,田园综合体的招牌在风中显得有气无力。田园综合体的零落,一方面让人唏嘘不已,一方面令人反思警觉。诚然,田园综合体能够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缓解乡村的空巢化现象。但是在落地层面,颇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意味。随着住宅项目的销售日渐萎靡不振,落得一地鸡毛,背离了政策的初衷,政府也发现了目前很难做好。
田园综合体是未来的趋势,要持续搞下去,留给开发商钻空子的余地会越来越小。田园综合体,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其表?一哄而上的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建设热潮,也该减速缓行、多加思考了。
田园综合体成功与否,终归还是要回归产业本身。田园以“农业”为本,农业为旅游发展提供经济、产业支撑。农业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是现在农业的精髓,农耕、农作、农息已自成体系。
我们必须顺应自然,依托农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传统及特色农业的优势。
首先农业有自己的时间属性。区别于传统地产,田园综合体的投资回报周期有自己特定的计算方式。拿果树来举例,它的成长以年为周期。前期几乎没有任何收益,但是后期却呈现倍速增长。果树生产不同于其他农作物生产,长期耕种长期重复。它是一个立地不动、生产周期长的生产项目,不同时期的管理要点,各有要诀。
栽植一次,经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壮树、缓树、清枝、稳产到更新,这五个阶段都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以发展特色果树的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为例,它由Fresno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一般种植后2-3年开始结果,生产期可达20年或更长。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80余亩果园、多种品种果林观光,多种水果及干果制品销售。每年4-9月,就会举行一系列的水果节和集市等。通过发展特色果蔬产业,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
所以,农业生产要顺应作物的生长规律及自然法则。
其次农业有自己的空间属性。从立体空间的角度来讲,农业能形成立体化产业链。国内的“稻虾养殖一体化”、“林下经济——林蛙养殖一体化”都是同理。
以日本的Mokumoku农场为例,立足于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形成了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Mokumoku农场是由当地的养猪农户联合发起建成的,农场种植着蔬菜、花卉,养殖牲畜。经营着蘑菇农场和牧场,还能同时提供有机蔬菜、新鲜肉类和乳制品。既能美化乡村环境,又能保持原来的农产品供给功能。
而且,农场农业延伸到了食品加工业及商业旅游等服务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展了价值分配的空间。Mokumoku农场开设有猪主题馆、香肠主题馆、麦芽工坊等休闲体验区,主要生产原料直接来自于农场。农场生产的加工品还能直接对接市场,在当地的蔬菜交易市场进行销售,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从日本的经验看,Mokumoku农场还是以农业为基础,立足于空间特色。不局限于单一的农业产业,扩展立体化的农业发展空间。
走马观花看不出门道,蜻蜓点水取不到真经。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弄明白标杆项目模式的本质和内涵。
真正的田园综合体仍然需要以产业为根本,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参考国外的田园综合体,是政府、项目、原住民的三方共赢。国内田园综合体之所以办不好,就在于忽视了农村、农业、农民本身。
中国的很多社会资本在做田园综合体时,都迫不及待的和乡村、村民划清界限,在他们看来,农村很落后、乡村很复杂,村民很难搞。相比之下,只要农业板块把地流转了,操作起来就容易的多。但是,事实是,界限越清晰,距离就越远。
农耕、农作、农息,正是这些日常构成了田园综合体的根基。在农业的基础上,基于农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在此基础上延伸,才能形成四季更迭、具备观光度假价值的产品体系。
田园综合体,贵在“综合”。它更多侧重的是一二三产业的联动,需要在扩展产业链上下功夫。在基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以台湾的桃米村为例,经过十余年已转型成为一个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等多产业于一体的典范。
经过对当地资源的深入挖掘后,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产业——全台首个以青蛙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把青蛙设计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将“青蛙共和国”提炼为新的文化符号。
桃米村在重塑产业的过程中,以保护生态为出发点,考察调研当地物种资源,提炼文化符号,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村,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加工业、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衍生出设有遵循自然农法的“农之园”、推行创作工艺的“市之集”、重塑社区精神的“纸教堂”等,当地居民和游客除了观景,还可以在此地交流、购物与食宿。
过去的农业产业发展都是按照单一的项目来推进,很难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但是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注重农业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注重发挥产业的多功能性。它涵盖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是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特色产业选定之后,就要将主导产业做精做强。先采取“集中”策略,重点突破,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产业链思维上,挖掘深加工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把特色产业逐步做精做强,再发展延伸产业的优势。
一个完善的产业结构必然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收益。德国北部城市Rostock附近有个卡尔斯草莓体验乐园,这里不仅是德国休闲农业鼻祖,也是德国最成功的儿童体验农庄模式,已经发展成在波罗的海沿岸大型连锁体验型草莓农庄,完成了从一产到三产的完美结合。
卡尔斯庄园以草莓为主题,园区内到处都是它的品牌标志及品牌色。产业主题强化,园区内处处皆草莓。草莓色的太阳伞、草莓色的小卡车……每年5-10月草莓鲜果采摘时,在园区外有个草莓屋来售卖鲜果和他们自产的草莓系列产品,5个月可以销售多万欧元。
将草莓IP化,联动其他二三产业等。草莓打造的饮品,包括葡萄酒、高度数酒、果啤、饮料类、果汁类等...琳琅满目的饮品映入眼帘;草莓打造的设施,如草莓小屋等;这里的明星产品——草莓酱;草莓打造的住宿,就连卡尔斯庄园的酒店也是草莓风格的,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