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智呢?
心智也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后面我们做出的选择与判断。
很多人会陷入一个怪圈:想勤奋却抵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陷入低调的状态,想精进,却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读了很多书,最后都忘了;付出了很多努力,都白费了。
1.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大脑,大脑分为了三个部分,理智脑,情绪脑和本能脑。
从年龄上来划分,本能脑比作岁的老人,情绪呢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呢,好比一个不到一岁的宝宝。
进化之手还没来得及完全改造我们,于是使我们具有了以下两种天性。
第1种天性是避难趋易,我们只想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不愿意面对挑战;
第2种天性是急于求成,无论什么事情,我们希望立马看到结果。缺乏足够的耐心,也非常容易放弃。
习惯之所以很难改变,就是因为它会自我巩固,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原来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得耐心者得天下,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那么我们该怎么拥有耐心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接受自己,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很有耐心,这个也不现实。要坦然地和自己进行对话,了解自己心中所想,然后慢慢进行改变。
让自己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能够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让他们以解决困难为享乐标准,那么他们会爱上解决困难,然后你就可以战无不胜。
2.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任何痛苦的事情都不会自动消失,要想解决它,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让我们潜意识觉得自己是个弱者。这条路是一个很漫长的路,加油!
有一个学习专家在一本书中写了他学习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凭感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不用理他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题目也不用理他,只有那些大只能看出点思路,但有动点脑筋的题目一定要多做,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是你进步最快的地方。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理解新知识,在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教给别人,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方法。
我们要把学习到的东西用一种自己和大家都能听懂的话阐述出来,那么你能吸引到很多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在归纳总结方面不在别的方面,当你能够不断反思,你就可以。
我们的注意力是每天最宝贵的礼物,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能让我们长久增值的事情上,而不是玩乐上,我们注意力放在成长上,我们每成长一点就会很高兴,就会得到一个正向的增强回路,而我们的注意力放在玩乐上每玩了一次,我们就会后悔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个负向的增强回路。
在增加回路的起点做出有利选择的所消耗的自制力是最小的,如果等它负向增强回路已成大趋势,再想改变就很困难。
我们在成长中会遇到一个悖论,越想先看到结果在行动的人通常无法看到结果,越不计结果去行动的人反而会看到结果。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你先做了很久,世界才会给你反馈,才会给你那么一丁点收获,这个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当然这个世界也是有认知层次的,在你没达到一个认知层次之前,你只能用你现有的视角去看世界,去判断世界,可能看起来还不错,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
你说多读书有好处,他如果没读书之前他是看不到到读书的好处的,他看不到好处,他就不去做,越不去做,就会困在一个壳子里面出不来。
当我们绞尽全力却仍然想不清楚的时候,那么依据前人的假设,先行动起来,这样我们才会更接近事实与真相,才能想得更清楚。
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去做,不去躬身入局,不去在战场里真刀真枪地去拼,我们是不会了解的其中的残酷,知道却不去做,那么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最终的结果还是个矮子。
好的习惯都是慢慢改变的,费曼学习技巧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如果我们想学会一样东西,我们可以先教会别人,那么这样东西我们就可以自动掌握了。
另外作者还提了一种方法,就是我们可以每天写写反反思日记,能够提提高我们的时间敏感度,动物的时间颗粒度更细之后,我们就会在处理时间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就不太会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而这些措施也会让我们面慢慢变好。
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l/2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