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很喜欢看TED大会,这个大会召集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来演讲,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类的思考和探索的观点,演讲通常都很短,长的二十分钟,短的才三四分钟。

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你就能接触到很多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碰撞中,找到启发自己的那个点。

周岭的《认知觉醒》也写道,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为此作者开始广泛地涉猎各种学科,从脑科学,到认知科学,到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等,慢慢地解开了“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两个秘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原动力。

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有清晰、明确的目标,目标越清晰越好,把大的目标拆分成可细分的小目标,然后行动起来,GO、GO、GO……

作者把这套方法运用在女儿身上。

”女儿要练习钢琴,我先听她弹一遍,发现有很多不熟练、易出错的地方。于是今天我只要求她练习第一节,后面的先不练(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然后只练刚才弹错的地方,只要以连续弹三遍不出错,就算完成任务(目标明确)。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纠正她的错误(及时反馈),这样她很快地进入了专注状态(沉浸其中),不一会就完成了任务。“

虽然结束时,女儿大呼很累,但明显成就感满满。

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科技进步,物质丰富的年代,但选择丰富,又让我们变得容易焦虑,对比同龄人取得的进步,我们深感挫败,又不知道如何努力,或者努力了也看不到成果,最后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

市面上有很多励志类的书籍,初看这类书,如打了鸡血般,让人干劲满满,可是三天后,这股干劲就泄了,于是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什么压力,也没有什么动力,浑浑噩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是作者的方法不好,还是我们没有领会书中的精髓呢,其实都不是,书里的方法再好,也是别人的东西,要想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一个转化点,我们需要重新

认识自己,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去接受这些方法,这一个转变,就是关键,也是一个痛点,作者称为认知觉醒。

终其一生,我们也许都没有好好了解自己,所以才会对很多问题困惑不已,这个”自己“指的是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跟随作者,先从大脑开始,来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人类有三重大脑:理智脑、情绪脑和本能脑。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观本能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

理智能: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观认知

从进化时间来看,本能脑和情绪脑无论从出现的时间,发展的成熟程度还是占据人脑的神经元来看,都远远超过理性脑,另外本能脑和情绪脑还主管潜意识和生理系统。种种迹象表明,理性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依赖于本能和情绪。

这下可以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做事容易冲动,那是我们的本能和情绪在起作用,这是一种强大的原始力,要纠正它并不容易。

多用理智脑,逐步提高控制力,这才是我们的成长的关键,俗称的“遇事多想五秒钟”。比如说想玩手机时,就对自己说再多等五秒钟,五秒过后,你会发现,想看手机的动能也没有这么强烈了;想说话时,多思考五秒,再开口时,说出的话,比脱口而出的话,更得体,有深度。

看看另一张图。这是我们对事物,难易程度的判断。

在图中,舒适区是我们感到最舒服的区域,因为这些事,我们可以轻易完成的,而显得舒适,但带来的烦恼,是会感到简单、枯燥、无聊。

困难区是我们感到困难地方,在这里我们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当这个事情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能力时,我们就会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甚至感到人生无望。

所以我们最好的区域是拉伸区,既有成就又有挑战的区域,才是进步最快的区域。

有的学生学习只是一遍遍机械地看书,背诵,看起来很勤奋,但学习效率并不高,有一个学霸,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题目拿到手时,一眼扫过去,对于自己会的,知道答案的题目,先跳过去,对于看上去都不知道说什么,完全不懂的题目也跳过去,只做看上去似乎会,但又不确定的题目,反复练习这个类型的题目,最后再做难的题目时,会发现以前看不懂,弄不明白的东西,很快就弄明白了。

一眼就知道答案的题目,是你的舒适区,总在舒适区里打转,一考试就会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难的题目是困难区,困难区会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最终放弃学习,只有在拉伸区才是成长最快最好的地带。

是不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的努力的方向不对,没有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认知觉醒》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我们,认清方向,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真正的努力不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作者用大量篇幅来纠正我们的观念,重塑我们的思想,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下篇则是传授方法,有人看了这些方法后,认为不过是老生常谈,强调的还是学习,阅读,拼命地努力和练习。

可是现实世界确实如此,天才的代言人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如此崇尚天才和灵感的爱迪生,却是个工作狂,一天工作20个小时也不厌倦;很少回家,一直睡在研究室的长椅上;饭也不按时吃;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严厉地命令同伴“不解决不睡觉”……

连天才尚且如此,更别说常人了,那些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周末两天完全休息,却还总奢望成功的人,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

我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就是看阅读频率,并且每次看完,是不是给人带来新观点和感触。《认知觉醒》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读这本书,仿佛带你做头脑体操,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你的思想,带给你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不光是想改变的人需要读,十岁前的孩子也该读读,不要以为年纪小就错过了改变的机会,一位教育学家就曾说过,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作者周岭在书的扉页上也写道:送给我的女儿周子琪。

作者在36岁才开始觉醒,他感叹,有些人比较幸运,在合适的年龄睁开了眼睛,跳出了成长的陷阱,开始提升自己。

我们有几个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呢,我们又什么时候能跳出困惑的自己,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纪元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2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