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

作者:张自清、薛晋文

近日,由白志强编剧执导,素人演员惠王军、白泽泽主演的农村公路轻喜剧电影《拨浪鼓咚咚响》登陆院线。这部原生态风味的陕北农村电影在寻找与遇见、追逐与融合、粗砺与细腻、笑点与泪点中,为观众讲述了一对“半路父子”爱与被爱的治愈故事,同时对农村公路电影的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

电影《拨浪鼓咚咚响》海报

寻找和遇见:一段人在囧途的温暖之旅

一辆白色货车行驶在黄土高原的隧道公路,不修边幅的司机熟练地挂挡前行,车挂上的拨浪鼓在颠簸中左右摇摆。穿过隧道,阳光照射在司机脸上,他看起来疲惫又沧桑,故事便从这个中年丧子的男人苟仁开始讲起。苟仁生活的原动力来自一个信念——寻找凶手,为儿子赖赖报仇。他经营一个小本买卖,开着货车辗转各个乡村,也因此遇见了毛豆。毛豆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乡下,母亲嫌弃家贫出走多年,父亲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家庭的温暖对他而言属于奢侈品。当他得知苟仁可以捎信到神木县时,脑海中便涌现出一个念头——寻找爸爸。

趁苟仁不备,毛豆偷偷钻进货车车厢,却意外用鞭炮引燃货厢。愤怒的苟仁带着毛豆回村,欲让其家人赔偿物品。然而,毛豆奶奶已经离世,又找不到监护人还款,苟仁只好带着毛豆一起踏上寻父之旅。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阴差阳错地上演了一出“人在囧途”。由此开始,《拨浪鼓咚咚响》作为公路电影的特质展现出来了。在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时空体验里,轻松幽默、尴尬离奇的喜剧特点,与早期公路电影《人在囧途》《后会无期》一脉相承。两位主人公在旅途中背运连连:车窗被砸、轮胎被陷,路人讨要高额费用还恶语相向,深夜在山间如厕竟被稻草人吓丢了魂,庙会发生冲突却迎来小商品的火爆售卖……在过山车般的心情起伏中,他们不断遭遇窘境,又一次次克服艰难险阻。作为一部公路电影,《拨浪鼓咚咚响》将旅行和见闻贯穿全片,以路途反映人生,两位主人公坚定寻找目标辗转来回,经历了人情冷暖,品尝了人生况味,交织起愤怒、嫌弃、欢乐、无奈多种情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追逐和融合:一场爱与被爱的情感认同

电影采用了传统的单线叙事,在开篇便设定了“寻找”的主题,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冒险和黑色幽默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矛盾冲突在旅行中推进,人物关系在交往中厘清,思想性格在行动中立体。两位主人公也在寻找仇人与寻找父亲的情节中,逐渐完成各自的生命体验。片中,道路是一个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元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随着旅程进展变得深入和清晰。尽管观众在观影时会预判两位主人公最终相互救赎的大团圆结局,但电影巧妙地设计了六场追逐和被追逐的戏码,随着追逐动作中主从关系的交替互换,苟仁和毛豆的命运也渐渐水乳交融起来。

毛豆的第一场追逐,发生在得知苟仁可以捎货去神木后。他紧攥着自己的“双百”试卷,奔跑在雄浑蜿蜒的黄土高原。此时,他追逐的是作为信使的苟仁。毛豆的第二场追逐,是两人逐渐熟络后。苟仁故意在毛豆小便时驱车离开,只为看到毛豆边提裤子边追赶的囧样。此时,他追逐的是作为伙伴的苟叔。毛豆的第三场追逐,是在旅程中已经惺惺相惜、彼此支撑的两人即将告别的时刻,毛豆撕心裂肺地呼喊。此时,他追逐的是作为“父亲”的苟爸。在毛豆的追逐轨迹中,苟仁的身份实现了信使-伙伴-父亲的蝶变。

由“被追逐者”转为“追逐者”,苟仁的追逐心态同样发生了变化。苟仁的第一场追逐,发生在毛豆烧毁了他的货品后。由于执意要去神木的毛豆不肯回村,两人在雪地里一追一赶。苟仁愤怒地叫嚣,作为追债人,毛豆是他讨回赔款的筹码。苟仁的第二场追逐,是神木寻人失败欲将毛豆送回清涧时。毛豆哭喊着“他们不亲我了”并埋头向芦苇荡深处跑去,苟仁拼命追赶,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zz/2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