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力倡导读写结合。我有如下思考和实践。

读必须分两个层面:读书,还要读生活这本有形无字的大书,毕竟很多知识不是书本上的,生活这本无字书经过磨砺才会变为有字的书。

生活这本书涉及人类一切活动和大自然一切物种,是写的最大宝库:可在活动中写,在观察思考中写……可写的东西多得数不清。

读不仅要学生读,老师更应该先读。没有老师的海量阅读和专业写作相融合,学生的读写就缺少有效的引领和激情。任何读写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都会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只有师生共读写,才有读写的真效益!

课堂上,则应重点读课本,利用好课本,充分进行文本对话,读的基石扎牢,写的欲望才可泉涌。

从事读写教学几十年,我对师生互动读写有三点看法做法:

一要有意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意思的事谁愿意干呢?强迫不成买卖,强扭的瓜果不甜。读书的内容和方式应该从有意思开始。有意思是一种浅层次的认知规律,但却是读的原动力,有意思才有劲头。大人喝酒有意义吗?没有,但是有意思,所以大家才聚聚。抽烟有意义吗?更没有,但是很多人舍不得这一口。小孩子玩游戏有意义吗?也没有,但是网瘾却不好戒。这就是倡导读的有意思的初衷!那么就从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读起写起吧,因为那就是最有意思的事。

二要有意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义的生活,属“高大上”的生活方式。读写是教育的根基,所以读写必须走向舞台,让他从有意思开始,通过引导、挖掘变成有意义的活动,有意义的研讨。读写需要理论指引,实践支撑。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语文素养,最终落脚点还在写作(说)上。读写要有意义,落实最初的主体是老师,而后逐步放手,渐渐的学生成为读写主体。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不能停留在好玩(有意思)上,还要延伸到好用上,读以致用,读书是为了方便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三要有意图。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意图的,读写的目的应引导深入读善于写,还要学用结合并拓展到课外实践。小处说,找到读写的结合点并巧铺读写过渡的桥是读写结合的意图。结合点可以在:用字的恰切处,用词的精准处,用句的精美处,用篇的谋局处,用意的深远处,文本拓展处,课外实践处……明确了结合的点,接着就着手设法去搭建读写过渡的桥。每篇文章结合的点不同,我们设计桥梁的意图与方法自然不同,可以“就事论事”,可以殊途同归,当然搭建桥梁的节奏轻重缓急也应不同,对某些问题,因为生疏或者认知问题,课堂上一次讲不透就不要反复讲,绕着圈子反而纠结不清,因为同类的问题以后还会遇到,逐步渗透逐层分解慢慢攻克,(譬如学用修辞方法)坚信: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不用问师傅,四回熟能生巧,最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2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