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场远行。一行几人相互不认识,也没过多交谈。听了会书,无意听到《晓说》里一期节目—六年来的有些话今天讲。我也忘记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听高老师的节目,而且我没有个人崇拜,只是感觉这个节目平实而且宽泛,给我个人的感觉特别好,所以不太在意作者是谁?有何喜好?就像他在节目中所讲—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得不佩服高老师的才华,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很难,在一个宽广的视野里讲一阶段性的故事。而且,节目里透露出来的思想和见解完全不是教科书式的说教,正应了他提到的数据里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拥有独立思想的知音吧。如果,你也听过他的节目你会发现,一个节目标题很清晰,里面内容宽泛肤浅,正好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因为他这种广而不深的解说,给读者很大理解思考的空间。当然,一个艺术出身的名人,行为不羁也是通病,可以确信的是高老师肯定不是个肤浅的学者。高老师把节目称作一个成长类的节目。一个耗费知识的过程,总有一天会把脑子里的东西挖空,所以,他也一直在学习,深入的考究。回首六年前看到了一个稚嫩的自己,也凸显了节目的成长,同时给我们这些知音们留下很多回想的余地。最好的文学作品也在于此吧,从来不会过多的讲自己要表达什么而是通过简单的呈现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他节目里提到了建立了一套整体的价值观,我没有完完全全看过所有的节目,也没有对他提到的整体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不过我能看到一个能从知识海洋中看出独立见解的一个讲述者,但他讲的既不是历史、访谈,也不是某种明确的观点。却给看客们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另类脑洞。这样的书籍如今也大受追捧,如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系列作品,就是通过通读历史,深入研究才能拥有的宏大见地。对于书中提到的作者的预见和对当今的一些观点并不见得都是对的,但却对每个看过书籍的人很强大的震撼—原来世界也可以这样去理解。有些人眼里什么都不可以被定义—自由主义,有些人眼里个性不能被抹杀—个人主义。他在节目中提到一个节点,六年前是互联网自制节目的开端。想想身边的好多人,在互联网大潮里捞到了人生的第一通金。而且,在互联网创业也是一个不断倒逼学习的过程。网络发展的速度快很多,变化也是最复杂。改变了几乎所有行业的运作模式。上高中的时候,我就想过要开一个网店,卖老家特产的网店,可惜秀外慧中—胎死腹中。我是一个特没胆的人,想太多没结果,可惜了一身皮囊,应该拿出去换点钱用,抹点铜臭也是值得。高老师提到后期的节目会向生物医学等方向开拓一下,等到哪天非得用坚持才能做节目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第一感觉是高老师说话很肤浅但是心里跟明镜似的。访谈提的问题也很肤浅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这是媒体人的惯例吧。第二感觉有才华的人都可以很潇洒,特令人羡慕。当然,不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并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想什么就成为什么。而是,什么都可以看得通透,却依然活的随心。最后,感谢高老师节目带来的许多收获,也祝愿他继续随心地与他的知音们一起成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3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