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梦想,突然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在成年步入“江湖”后,再谈到梦想,下意识的又会想起那尘封在记忆中,若有若无的、似是而非的“梦”或者“想”。在小时候,应该都有人问过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什么梦想?答案似乎没有统一性,说啥的都有。我记得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做警察,还是世界巡警,那会感觉特帅;还想做演员、教师、医生等。那会似乎怎么开心,就怎么回答,只能说“童言无忌”;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估计大多数人都把小时候的梦想遗忘或丢弃了;长大后要么做着和专业无关的工作,要么做着还算凑合或不喜欢的工作。若你真的已经实现了你的梦想,或正做着你喜欢的工作,那衷心祝福你。但在实际生活中,经过非专业调查统计,80%的人都无法实现曾经的梦想或者最终目标,类似“二八定律”,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的梦想或最终目标无法有效达成?这么一想,不免陷入沉思:难道是因为时间或成长的变化,让人改变了“初衷”?是因外界的干扰或内在的某些原因导致梦想的不了了之?但这样的解释又显得笼统;所幸在哈佛管理思想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及其写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书中,得到了启发。之所以很少有人能达成梦想或最终目标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缺少“这种思维”,这种思维叫做:战略思维!什么是战略?战略最基本的意思就是你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关键逻辑是:怎样的,怎么做。两者辩证统一,才叫战略。这就很好解释了,大多数人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当下,拟定的梦想或最终目标,都只进行了第一步,即“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这才是重点;如果只是简单拟定目标意愿,而没有可行的战略思维或计划,当我们真正付诸实际行动时,因外界的机遇和威胁,或内在的改变和调整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行动方式和效能,那最终得到的结果就会与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这就是很少有人能实现梦想/最终目标的原因了。如今,既然我们知道了原因,而且也想“成就梦想”的话,那我们就得追求结果和重视过程,让“怎样的和怎么做”两者有效统一。“怎样的”,就是指结果,即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怎么做”就是达成结果的过程,而高效落地过程就得战略聚焦!那如何进行战略聚焦呢?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动因聚焦:内在原动力是制胜前提!首先,要了解“激励论”和“动因论”的区别。简单解释就是我们要分辨出真正推动我们去实现目标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需要靠他人或外物的激励才能促进前行,还是靠我们发自内心的动力,就能自然而然的去努力。这点要区分好,这也是我们自我省思的一个灵魂拷问。而按克里斯坦森研究所说: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样,不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动因都将持续。其次,要知道“动因论”的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我们知道了比激励理论更重要的,是动因理论。而动因理论在乎的是一个人做事情有没有发自内心的愿望,那清楚哪些东西可以给你带来发自内心的愿望,就显得很关键了,即“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含四个方面:1、有挑战性:你需要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给你带来动力。2、获得认可:行动中能获得社会或组织对你的认可,让你有成就感。3、责任感:你觉得应该做这样的事,做这样的事是对的。4、个人成长:做这样的事,你能实现个人的成长。我们不妨通过“动力因素”的四个标准,来看看自己是否是在发自内心的在工作。当然和“动力因素”对应的,是“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但这里有个区分,大多数人把“基础因素”当作选择职业的首要标准,经常把收入多少看得最重,无可厚非。但可以接受基础因素,却不一定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说到底,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哪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这样在行动中才能获得更多且持续的幸福感。驱动聚焦:可行性分析是制胜的关键!驱动理论,又叫做“驱动计划理论”。简单理解,就是可行性分析,我们在做某项战略计划的时候,应该要充分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即这样做可不可行?这个计划部署是不是最好的了?怎么样行?如果10个机会同时出现,我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这件事要想成功、可行,哪些假设条件需要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需要满足哪些前提。如果这些前提里有一项是虚假的,那么这件事可能就成功不了。反之,如果验证是真实有效的,那就列为可行。这个很关键,可以深入领悟一下。“驱动计划”能帮你做出最佳选择。同样在生活中,当你遇到很多诱惑,思考一件事要不要做的时候,你要问下自己:这需要哪些前提才能够实现,这些前提通过我的努力能不能完成?(比如合伙做生意等;另外以“传销:消费返点”,作反面案例启发)资源聚焦:资源推动是制胜的保证!任何的战略计划,都需要有相关资源进行配套推动,即“人、财、物、时间”的资源分配,换句话说就是“资源配置”,资源推动是制胜的保证!克里斯坦森:“真正的战略——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从大量与资源分配有关的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要如何确保自己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呢?这要看看你的资源都流到哪里去了。如果你的资源不是用在已经决定了的战略上,那么战略就不太可能得到实现。”结语:在生活、事业中,要想“成就大事”,需要有“战略思维”,在执行的过程中,要进行“战略聚焦”,分为三位维度:一是明确哪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即动因聚焦。二是面对取舍的时候,要用驱动计划理论进行选择。三是一旦你确定了要做这件事,一定要分配给它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才能保证把你真正要做的事推进下去,即资源聚焦。以上就是从克里斯坦森及其著作中得到的启发。拥有“战略思维”,不愁大事不成!你觉得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375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2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