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小儿高热
记得我女儿在1.5岁的时候,由于自己工作太忙,放回农村老家让爷爷奶奶带。有一次周末回老家看她,刚好碰到她感冒发高烧。
刚开始奶奶和我们都没有太在意,不就是感冒发烧吗,很常见的病,但是不到10分钟的时间,突然就看到她两眼发直,全身僵硬。
奶奶和我们不知如何是好,赶紧抱着跑去看本村最知名的医生,路上大概花了10多分钟,到医生家之后,女儿就醒过来了。
医生看了一下,就给开了一个中医药方,还得到镇上去抓药,农村比较落后,门诊根本没有那么多种中药。
最后还是村里一个小店的赤脚医生给开了一些西药吃了才好的。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蛮后怕的
那天自己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女儿这种症状叫“高热惊厥”,处理不好可能烧坏脑细胞,导致小孩变傻。
还好那天是因为抱她去村医家的路上,冷风一吹,歪打正着的让她物理降温后,惊厥症状才消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小孩发烧只要高热惊厥一次,如果第一次是发烧到38.5°时惊厥,则以后每次发烧超过38.5°度,小孩就会习惯性高热惊厥。
而和我妈沟通之后才知道,这种高热惊厥情况她之前已经出现过一次。所以,之后她的每一次发烧,我们都非常的小心。
小儿高热疾病简介
发烧是小儿的常见病,也是家长最头疼、最揪心的病,尤其是高烧。
家长要明白一点,发烧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因此,小儿发烧不能单纯地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原因,治疗原发病。
发热的温度和持续时间都不能作为判断孩子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这是经过大量医学研究证实的。
一般将38.5℃作为一个预警线。
体温低于水平,就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允许有一定的活动,每两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然,有过高热惊厥的孩子要勤测体温。
这些孩子发烧要及时处理
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是身体的一种抗感染机制。如果退热处理不当,反而会掩盖症状,延误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当然,对于某些小儿来讲,发热也存在有害的一面。
比如说,如果有的小儿本来身体比较瘦弱,或患有重症肺炎或心衰,发热会增加氧耗量和心输出量,这时候就会加重病情。
如果5岁以下小儿体温高于42℃时,还会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
因此,对体温过高或高热持续不退的小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时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降温。
特别特别要提醒的是那些对有热性惊厥史的,或者高热伴极度烦躁的孩子,这时候家长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采取药物降温。
小小孩儿发烧,家长不用慌
有很多孩子在刚出生以后,家长由于没有经验,护理不当,结果导致新生儿发烧。新生儿在出现发烧时,很多年轻的父母会感觉手足无措。
其实,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原则上最好不要自作聪明给孩子采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热时,如果物理降温无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一些外用的栓剂,来减少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医生只有对体温大于38.5℃的孩子才会给予口服退热西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药物,体温小于38.5℃时对疾病的观察及恢复有利,家长可以勤给孩子测量体温、多进行观察。
有惊厥史的孩子发烧一定要及时退烧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家长,有些孩子发烧,要“特事特办”,比如说,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在就医排队时。
如果孩子的体温在短时间内升高过快或伴有寒战、四肢末梢发凉等情况时,家长要及时对小儿行退热处置,如先在额头上贴一贴退热贴。
或先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或者,家长最好和医师及排在前面的家长沟通,赶快就诊,
以免发生惊厥,导致脑细胞损伤,避免出现危险状况。
所以在38.5℃以下,应该以物理降温为主。物理降温最重要是让发烧的热量散发出去,不在宝宝身上积累。
小儿高热如何退烧
首先介绍几种物理降温的方法?
1)喝水
这是广泛接受的做法,孩子发烧后会因出汗而脱水,因此必须及时补水。而补水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降温手段。
补水应该少量多次,夜间发烧也要坚持1-2小时一次补水,家长就要辛苦一点了。宝宝不愿喝水可以兑一点果汁,如果出汗多就加点盐。
水温适中,不要用冷水。冷水确实帮助降温,但容易引发胃肠不适,还是用有点温度的温水。
2)降低环境温度
老辈做法中有“捂汗”“发汗”之说,孩子一发烧就门窗紧闭,从头到脚层层包裹。
其实幼儿的体温调节机制还不完善,这样很容易让小朋友的体温一下子就冲到很高,反而加重孩子的不适。
如果孩子烧起来,就应该减少衣物和被子,让孩子的热量温和地释放出去。夏天发烧的话,可以使用空调帮助降温。
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能设得太低,孩子发烧时毛孔都已张开,遇到冷风劲吹,容易引发进一步感冒,加重后易转化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
3)温水擦身
为了让宝宝舒服一点,还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身,擦拭用的水温调到30℃左右,如果孩子有寒战就调热一点。环境温度也要稍高一些,避免宝宝在脱衣穿衣的时候着凉。
如果觉得温水擦拭全身麻烦的话,也可以只擦手脚和额头,这样见效会慢一些,但不需要脱衣,以免着凉。
酒精擦拭手脚也是降温的办法,酒精擦拭在头一个小时内,退热效果好于温水,两小时以上两种办法差异就不明显了。
?但是注意酒精擦拭仅限于手脚,不要用酒精大面积擦拭皮肤,否则会使宝宝吸收过多的酒精,你肯定不想发烧的小朋友再醉酒吧。
其次介绍几种中医退烧的验方
??????现在大家退烧主要用西药,但是我研究发现往往家长用西药,病情经常反复无常,退了又烧,烧了又退,有木有?
个人建议尽量用中药退烧,不容易反复,查阅《本草纲目》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验方及一些土办法具体如下:?????????
?小儿体温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以高热,口渴,烦躁不安,无汗或有汗,大?便干?结,舌燥苔黄,甚至气促,神昏,痉厥等为特征。
多因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痢疾等引起。因表热未解,由表传里,则高热往往不退。
高热不退,除损伤脑组织等器官外,更易发生变证,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对小儿发生高热,切不可忽视。除运用中成药,单验方等退热外,应特别重视外治法的配合应用。?
???·单验方·方一 牛黄粉0.6—1克,生石膏、大青叶各30克。后两味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送服牛黄粉。本方牛黄为5岁以上者用量,5岁以下者,每服牛黄0.3—0.6克。 方二 地龙(蚯蚓)5条。洗净,放入洁净碗内,加白糖适量化水,分3次服,每日1剂。
·食疗方·方一 鲜竹叶45克(干品30克),生石膏60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前两味,水煎2次,混合,用药汁煮米成粥,粥成后调入砂糖,空腹分2—3次食用。 方二 生石膏克(纱布包),乌梅20枚。加水共煮2次,混合后调入白蜜适量,频频饮用。
·外治方·方一 雄黄末适量。每用少许,鸡蛋清调成糊状,敷满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方二 雄鸡1只。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洗净肚脐眼,并作常规消毒,用刚开叫的公鸡1只,提其头足,将公鸡肛门紧贴患儿肚脐眼(公鸡肛门不要洗涤或消毒),至热退方可拿开(一般需20—40分钟)。
有些热度较高患儿,可致公鸡死亡,而热未退尽者,可如前法立即使用另1只。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高热73例,痊愈18例,显效27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3%。本方具有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 方三 雄鸡血10滴,生石膏5克。共捣成泥,敷肚脐,外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据报道,一般敷药1小时后可获良效。 方四 柴胡、荆芥、紫苏、薄荷。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用开水——0毫升冲泡后,煎煮5分钟,或浸泡20分钟。
去渣取汁,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身,药液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擦洗10—15分钟。
洗毕保温休息。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发热30例(包括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体温低于39℃者,1—3次痊愈;体温在39℃者,1—3次痊愈;体温在39℃以上者,每3—5小时洗1次,1—4次后体温降至正常。
方五 地龙(蚯蚓)20—40条。去净泥土,放入洁净的碗内,上撒白糖适量,地龙溶化后,加面粉适量,调为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方六 青蒿50克,生石膏50克,滑石粉30克,茶叶20克,燕子泥50克,冰片20克。
共研细末,加甘油和鸡蛋清适量调成浆糊状,敷肚脐。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干则滴入甘油以保持湿度。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高热例,痊愈95例,显效25例,无效17例。 方七 稻草灰适量。烧灰,用白酒调为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方八 柴胡注射液(成药,注射剂)。打破安瓿,外滴双鼻孔。初生儿,每侧1滴;2—6个月,每侧2滴;
7—12个月,每侧3滴;1—3岁,每侧4滴;4—6岁,每侧5滴;7—14岁,每侧6滴。每日3次。
每次滴药1—2滴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至滴完全量。
方九 生栀子、生石膏、绿豆各30克。共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稠膏,制成药饼5个,分别敷于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心(涌泉穴),及胸前区剑突下。外盖纱布,胶布固定,热退去药。 方十 柴胡注射液(成药,注射剂)。打破安瓿,外滴双鼻孔。初生儿,每侧1滴;2—6个月,每侧2滴;7—12个月,每侧3滴;1—3岁,每侧4滴;
4—6岁,每侧5滴;7—14岁,每侧6滴。每日3次。每次滴药1—2滴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至滴完全量。
高热惊厥正确处理
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够完善,一旦突然高烧上了39℃,就很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甚至丧失意识的症状,这就是典型的“小儿高热惊厥”。
那么如何才能在此时保证孩子的健康呢?哪些措施可以解决呢?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一般分为五步
第一,立即将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窒息)。
第二,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控制惊厥,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降温,可采用冷敷、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等方式。
第五,及时就近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医院。
如经上述五步的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临床上经常遇到高热惊厥的儿童。
这些患儿中很大一部分存在家族史,其父母儿时曾发病,或家族中有人患有癫痫病史。
这类患儿很容易在呼吸道感染发热后出现高热惊厥。而从发烧进展为高热惊厥,有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孩子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家长应第一时间掐孩子人中。如果抽搐时间长且频率高,不仅会出现脑缺氧,还会发生咬舌、窒息、脑部损伤等危险。
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掐孩子人中时,要令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的孩子,再次出现惊厥的可能性很大。
家长要小心看护,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在天气转凉时要特别注意保暖,并少带其到人多的地方。
一旦感冒,家长应重视监测孩子的体温。
一般孩子发烧至38.5度才应该吃退烧药,但这类患儿就要提前吃退烧药,以免发展为高热惊厥。
治病不难:zbbn
让天下无难治之病,让治病花最少的钱,名医验方共享平台。
社群营销白癜风那里治的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hl/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