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季羡林

稻盛和夫创办的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强,他也曾仅用一年时间化腐朽为神奇,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扭亏为盈,并创造出历史上最高利润额。这么一位经营业绩优异的企业家,谁又能想到,最初创建企业时,只是一名技术员,连基本的管理经验都没有呢。

那么,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究竟是如何取得以上成就的呢?

很多人都以为这其中必有诀窍,纷纷去读稻盛先生写就的《活法》一书中去寻求答案。但是,《活法》这本书却让很多人深感失望-真的只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吗?失望之余,伴随着的便是些许慰藉与感动,原来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就不平凡的一生,原来人生,本就是一场去繁就简的修行。

《活法》这本书名气很大,被无数人称之为改变命运的心灵读本,国内销量已经突破万册。在书中,稻盛和夫结合创业历程,分享了自己一贯的工作态度与经营原则,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本文将从理想的实现、考虑问题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工作生活中磨砺心志这三个方面,走进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汲取人生营养,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

01理想是时刻不停的愿望,更是人生进步的助推器

心不唤物,物不至。

如果心中不曾有远大理想,又如何一步步实现呢?稻盛先生曾经听过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在演讲中松下提到了水库式经营的观点,也就是时时记得留有余裕,以便应对萧条时期的策略。可就在与会的企业家们翘首以待,等着学习如何实现水库式经营时,松下却说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

这必须想的观点,便是稻盛先生强调的理想。一件事,首先要成长于一个人的心中,才能一步步实现。

那么,如何想呢?便是无时不刻地想,无微不至地想,这两个角度缺一不可。

恋爱中的人往往喜欢说我夜里梦里也都是你,如果对待自己的工作事业,也有这般热情,废寝忘食地思考着某一件事,也就拥有了成功的原动力。

细节也需要想,想到能看见彩色的形象才行。稻盛先生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心中一遍遍描绘具体的细节,所以当产品做出来后,如果只是完成而非完美,是达不到他的要求的。这种充满细节的思考,无形中让理想的实现变得更加可能,而且标准也会很高,这样的产品,市场肯定不会差。

在细致用心的工作中,理想才有可能会实现。

日本的大场满郎,是世界上第一位单独徒步穿越北极和南极的人。稻盛先生与他见面时,忍不住赞扬他大无畏的冒险精神。可正是这份称赞让大场满郎尴尬不已,他说自己其实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探险成功也恰恰是因为他细心周全的准备。

就像稻盛先生在书中所说,成就事业的态度,应该是“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执行。”在计划设想阶段,应该是抱着必成的信念,但是真正到了具体计划筹备的时候,就需要预想到各种风险问题,这样才能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有意注意,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有意注意”是什么意思呢?稻盛先生解释说,就是要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讲意识和神经集中到对象身上。如果你要攻克一个难题,那就全身心投入到上面去,像锥子一样精准发力。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我专而敌分”的用兵原则,集中优势,将全部火力攻打某一处,势必会取得成效。

02决定人生方向的思维方式,越单纯越好

在书中,稻盛先生不止一次的提到人生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与思维方式、热情与能力都有密切相关,因为是乘法的关系,这种扩大效应格外明显。而思维方式因其方向性的不同,可正可负,所以更加重要。

一个能力出众、热情饱满的人,如果做了危害社会的事情,那么他带来的危害会更加巨大。然而,如果他肯将同样的才华用于造福社会,那么他也会带来更显著的效应。

而人生是判断的积累,也是决断的持续。每一天我们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背后操纵结果的,正是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呢?稻盛先生的办法就是,选择那些本应做的事,去做那些作为人,何谓正确的事。

稻盛先生27岁创建京瓷时,是一名陶瓷工程师,一点经营管理的经验也没有。既然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用,那就把经营企业当做经营人生,按照做人的正确原则来做事,选择遵从那些从小到大一直知晓的正确观念,就这样靠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将企业经营地风生水起。

小时候,总有一些自恃聪明的同学喜欢嘲笑用功的同学,哪怕他不如别人考试成绩好,他也喜欢骄傲地说道“我那是没用功,如果我认真复习了,肯定能考得比他还好呢!”等到工作后,还是同样的一群人,又开始说“我是没那么努力,要是我也那么加班,肯定干得比他更好!”

果真如此吗?不认真对待自己人生的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那些脚踏实地的人呢?说着各种如果,却不去努力,实际上是缺少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只有能够说服自己,战胜各种阻力,真正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单纯想想而已,才是真正将命运握在手中的人。

凡事都要认真对待,收获的成果又将进一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这也是一条看上去十分简单,实则无比深刻的处事原则。

很多时候,也不是埋头苦干,或者单纯靠着内心正确的理念就能决断的,那么,就需要“高层次的眼光”来解决问题。

数学家广中平佑曾说过“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事物的投影而已。”如果用三元的视角来解决二元的问题,往往能很快得到简洁明快的答案。就像是十字路口解决不了的交通堵塞,立体的高架桥很轻松就搞定,这就是提高看待问题层次的解决办法。

03工作生活中磨砺心志,实现人生的意义

如果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稻盛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经历了一生,能够让最初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一点,丰盈一点,可谓是人生最美的收获。值得一生去坚持的品质有哪些呢,便是谦虚、感恩与用心劳动。

谦虚的姿态越来越少,是因为太多的人,把人生境遇以及平台赋予自己的能量误以为是自己本身的光环。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贫穷地区的人并非没有才华,而是没有得以发掘施展的机会。同样有天赋的两个人,一个接受着用心的教育最后成才,而贫穷则限制了另一个孩子的发展,他的才华只能被埋没。

稻盛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成功不过是自然界将才能赋予他,而他也借助于特定的时机发挥出来。如果换做是另外一个人,同样能够做到。正因如此,他深知自己不可妄自骄傲,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更多地回报社会。

如果能够从稻盛先生提供的视角来看待自我,那么,人们心中就会多几分冷静,多几分自问,也就会变得谦虚起来。

与之对应的,便是感恩。常怀感恩之心,人生就会明朗起来。

顺风顺水的时候感恩命运眷顾,遭遇挫折的时候也要学会感恩,在挫折里,人们才能练就战胜困难的力量与勇气。把挫折看成精进的台阶,自然不会让消极的情绪控制自己,也就有更多力量去应对,从而会学到更多。

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处处值得珍惜,这也许是感恩的馈赠吧。

劳动是塑造人性的精进的道场。

“树木里寄宿着生命,树木正在向我诉说。”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位老木匠,面对着木材时情不自禁说出的话,你会不会有一丝内心深处的触动呢?平凡的工作,正因为年复一年的投入,不知不觉间就充满了生命的诗意。

在劳动中,方可感受最充实的意义。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所说,实现人生的意义有三种方式,一个是爱别人,一个是战胜困难,最常见的便是工作,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达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生命最完备的意义。

写在最后:

《活法》这本书,在近乎于话家常的氛围中,稻盛先生将自己毕生的所感所悟,向全世界的你我分享出来。稻盛先生在书中说,如果这本书能够给我们带来哪怕一点点启示,从而拥有更加充实幸福的人生,便是他最感喜悦的事。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但是,对于生活中的你我来说,这又是每天每年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人生只有一次,短短几十年光阴,是得过且过就这样混下去,还是打起精神过好每一天,日子都会毫不留情地溜走。而我们的选择,也终究铸就自己的一生。

亲爱的朋友,你想好自己的活法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