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51139294638105&wfr=spider&for=pc

#天幕红尘#

概念解读

1、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这是个没有道法的红尘,而且有时还要你滚一下,这是个没有方向的名利场,有时会绞一些你的肉。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幕。

解读:见路不走,是要先见本性,实质。再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如礼数、尺度、律法等,落在表相上,落在实际处进行执行。

虽然我们可能会看到类似的经验、道路等,但是必须品鉴度量,全面甄别,再决定是否可以借鉴。

举个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就是如此,小马的问题实质是要过河,他要做的则是结合自身身体素质和河的湍急程度以及这条河的安全管理条例是否允许过河等,来执行是否要过河这件事。

但此时冒出来一只小松鼠,小松鼠说这条河太湍急了,它的小伙伴掉进去失踪了好几个。这对小马来说无疑是得到了别人的经验、道路,看似可以省去自己探索的过程了,但这条经验道路适用于小马么?

综上,见路不走的意思就是从本质出发,结合自身支撑条件做事,遇到现成经验、案例一定要谨慎借鉴,不走照搬硬套的旧路,务求实事求是。

做个衍生,我们平日里讲的,古人云、老话说、老祖宗说、鲁迅说等实际上就是别人的经验道路,与我们各自来说,只有借鉴意义,并无金科玉律的指导效果。

那么智慧的同学一定会问,如果古人云、老话说都只有借鉴意义了,那科学定律又该怎么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以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为例,说是定律,实际却也不是力学的终极奥义,而是一定尺度下的较为贴合真理的理论模型。

超越了这个尺度,比如到了微观量子尺度,就需要新的理论支撑,而这个理论支撑,也不是终极奥义,只是特定条件下的贴合模型而已。

据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圣贤名言也好还是科学定律也罢,都只是特定时空条件努力贴合实质的理论模型而已,这个模型是否适合于你的问题,一定先见,见性,见智,再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

如此看来,越是越多人走的路,就越要小心谨慎,因为你不知道这群人里哪些是偏听偏信的松鼠,哪些是见路不走的小马。

2、天有道,则无常道。事于道,则天有道看与事则无常,无常则明,明则通,则世事洞明。世事洞明则世事可治愈,渐达佳境。

解读:天地万物运行有自己的道法,但是这套道法不是平常的道,不是可以被明确限制或表述定义的道。

因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一千年以前做的理论贴合模型,一千年以后未必适用,所以道法无常,无常在发展和进化,无常在具体的条件背景仅适用于该具体背景。

而这套无常道法衍生出的事物表象也是无常变化的,因为无常,所以需要洞明,需要理论贴合模型,只要我们做的贴合模型多了,随着时间推移模型逐渐先进了,才能让支撑我们存在的条件越来越强,让我们逐渐到达一个稳定自信的状态。

举个例子,天体运行是从来就有的道法,为了让人类存在的支撑条件更强大,就需要洞明这套道法,于是便经历了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认识过程。

3、叶子农说:“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好多人在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解读:见路非路,即见因果。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说,路只是表象,是别人的果,而我们需要看到因果规律,明心见性,找到本质,找到如来之法。

所谓因果规律,如来之法,就是具体条件背景下的具体解,是要基于事实的,而不是基于信任。

路和相只是给你参考,并不能给你具体解,具体解需要你自己探索实践负责,最后依客观结果判定你的解是否正确。这就是所谓因果,所谓如来,所谓无量道法,可行不可说。

4、出离立场的观点在“场”的圈里无“场”可立。

解读:即未经狗苦,莫劝狗善。我们不会听一个只会说英语的外国人,教我们如何学好汉语。

5、乔治设置的相对与绝对的命题,是边见有二,他自己都知道是错的,这个错是个逻辑陷阱,是引导我去承认变与不变的那个命题,只是乔治不知道变与不变的命题虽去二归一了,但也只是出离了边见有二的境界,去二仍着一,并不妨碍一仍有漏,不空嘛。乔治如果出离到了去二不着一,他一定不会叫我去纽约。

解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即无量道法,从始至终就存在,二即由道法衍生出理论贴合模型,三即万物表象。

所谓边见有二,就是仍是贴近而存在歧义,不是那个为一的无量道法。去二归一、去二着一,就是尽量消除歧义,向为一道法逼近。

去二不着一,即悟道一不可得,只能逼近这个道理。否则便不是无量道法而是有量定义了。为何只能逼近?因为我们本就是有局限的个体,只要时间没有尽头,变化没有终点,我们就永远只能逼近。

读后感想:人性的强弱观

世上所有的人,只要人性没发生质变,就都是人的那点事,只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以什么形态呈现而已,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

什么是人性?归根到底是我得比你强,比你强了才踏实,这就是人的原动力,是人性。

沿着这个人性才有了趋利避害,才有了追求荣华富贵,才有了所谓弱者尊重强者、强者怜悯弱者,或者其他更虚伪的概念。

但是,众生在追求强的过程中,每个独立个体对短期、长期、个体、整体利益的态度不同,所以选择变强的方式并不同。

有的人选择见路不走,即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而有的人选择偏听偏信,在舆情左右下,跌跌撞撞了一生。

强者更值得尊重么?弱者更值得怜悯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强者没有义务扶持弱者,弱者也不会因为被扶持了就能变成强者,弱者要变成强者,只能变成更强者,不存在都是强者的说法,无弱,强何存焉?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神人许诺的天堂就不存在了么?如果天堂的定义是众生平等,那我觉得这样的天堂更像地域。

众生平等了,没有强弱了,没有比较了,自然就没有活力了,反正大家都这样,我何必变强找折磨呢?

于是经济文化开始停滞,最后都食不果腹的时候,或者周围其他人都比你强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所谓天堂,可能是只是你的误会。

那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的天堂了么?我觉得也有也没有。有就有在,人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地方就是天堂。没有就没有在,你无法界定现在平凡的你和秦始皇哪个更幸福。

以强弱观来看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我们应该能发现,乌克兰人民从始至终都没错。

苏联时期,人人平等吧,但那是天堂么?如果是,为什么乌克兰闹了大饥荒?为什么苏联解体了呢?因为乌克兰人民、苏联人民想要也需要过好日子。

乌克兰独立以后,总算不用饿肚子了吧,但那是天堂么?如果是,那为什么乌克兰常年经济排在欧洲倒数?想让欧美帮忙,俄罗斯不干,想让俄罗斯帮忙,欧美又要制裁。

但是乌克兰人民想要过好日子,该怎么办?我觉得他们除非有更强的政治操作,让他们在主要矛盾上从弱者变成更强者。

否则,以他们现在的综合国力和尴尬国际、军事地位,千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弱者最终只能沦为强者的牺牲品,从来没有被别人拯救一说,只有自强。

那乌克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那就是于人民来说,根本出路只有变强,所谓变强就是要追求好日子,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什么主义什么信仰都要靠边站。

于是聪明的同学就问了,你这是背离我们的红色根本。那我就想问了,如果你的红色根本让你越来越弱,你又怎么敢跑去其他强的地方,对他们说让我来拯救你们?

同样如果有一天,漂亮国因为自身矛盾发展,发现他们比我们弱了,我们都不用亲自去拯救他们,他们会争着抢着偷着摸着来学习我们的红色根本,因为他们想比我们更强,人性从来是如此。

根本没有可以被一本书或者一套理论定义完全的无上道法。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堆死人定义的名词争得脸红脖子粗,看效果,看事实即可。

综上,只要人性没发生质变,就都是人的那点事,只是低级有低级的玩法,高级有高级的玩法,强弱周而复始。希望你也见路不走,越来越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2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