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年由西部阳光基金会孵化成立,简称“益微青年”“EV”,是一家支持大学生在教育公益行动中蓬勃生长的民间公益组织,拥有国内首创的志愿者培训体系(START学习圈)和独创的乡村夏令营理论模型(非常),被誉为乡村夏令营行业领跑者和教育公益青年的成长沃土。

从3月份填写报名信息,到第一次电话沟通,到穿越河山来到北京。历经5个月的时间,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教师终于在8月15日下午相聚。在杜仲学院的会议中心,我们一起度过五天探索之旅。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了彼此教学和工作中的苦乐,探索了教育领域的更多创新方式,感受了北京的文化,也了解了益微青年的“乡村夏令营”……

在这五天,“平等对话、共同生长”这一理念始终贯穿!

一、8月16日

教育理念的交流与思考

作为乡村老师,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教学生?

这个问题,在第一天就得到了答案。

上午,由益微青年项目总监郭双银向大家介绍了益微青年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目标与愿景。同时,他带领大家共同制定了营会公约。有的教师不理解,为什么不直接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N呢?经过老师们讨论,大家认为:作为营会的一个参与者,此次营会最终能够呈现的结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共同制定规则就是让每一位学员都参与进去,从而增加归属感与责任感。

启示:在班级管理中,班规与组规都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制定,增加归属感与责任感。这一步很多教师都能做到,难点在于要注意规则的维护,以及违反后的惩罚措施要细细考量。

下午的内容为教育创新案例分享。我们迎来了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梁晓燕老师带来的教育模式创新案例;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刘丽萍老师带来的班主任管理心得;甘肃磑子坝小学的赵含平老师带来的山村小学校的生存之路。

梁晓燕老师带来了三种教育模式创新案例。分别为:四川宜宾的凉水井中学、贵州的田字格小学、伏羲学校。这些学校尝试了创新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凉水井中学在升学竞争激烈、生源减少、教师流失、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压力下,10多年来一直坚持课堂改革,采取在教学质量课内指导学生学会制作和预习导学案,让学生结队发展,并让能力突出的学生像老师一样在黑板面前讲解,教师成为教练的角色,展开问题驱动型的课堂,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走出困境。继而利用互联网联系了更多的资源和“贵人”,把技术开放和工具推广的人和机构引入学校,丰富学生的学习场景和课程,打破了学校围墙,让学生开始实现无边界的学习,有了更广阔成长的空间。

启示:凉水井中学的学案由学生自行完成,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高,但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型的讲义让学生先学会自主学习;案例全是梁晓燕老师8天扎根学校,随机拍摄而成,证明该校的课堂已经达到可以开放的程度,说明在之前的学思达教学培训中所说的开放课堂是可以实现的。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刘丽萍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班级管理中的艺术。她的理念是:做班主任老师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管的时候要管,不该管的时候坚决不越位!刘老师通过一个个详实的案例,告知我们保持敏感性,睁大眼晴,发现萌芽状态的问题,及时解决。累是因为总处于救火状态,而不是未雨绸缪;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并不冲突,一个纪律严明、和谐友爱的班级是良好教学环境的大前提。

启示:一个民主型的班主任,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是智慧的班主任,才不会疲于奔命。

晚上,我们进行了一个开放空间的活动。由老师们自主发出话题讨论,其余老师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则可以进入讨论。白天听完别的学校的教育创新案例,很多老师会有很多的想法与疑问。通过晚上的讨论与总结,大家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二、8月17日

主题夏令营的体验

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

去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当天安排了阅读推广与绘本主题活动体验、课堂管理与游戏活动体验、艺术之奥尔夫音乐体验等三大主题。我选修的是前两个。

上午,我们在心理咨询师沈旭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游戏的实践。如:握手舞,相互认识的游戏——原来你也如此,二人合作游戏——拆炸弹,沟通技巧游戏——换个词,专注力与记忆力、反应力游戏——代号接龙,观察力与合作游戏——眨眼杀人,团体合作、身体协调游戏——过地道,团队合作、信任游戏——地雷战。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在游戏中。三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已经结束,老师们还是意犹未尽。

在团体合作、身体协调游戏——过地道中,要求几位教师用绳子做地道。我们组的老师在完成任务后,迅速替换支撑绳子的老师,合作默契。而且,不管是身材高大的男教师,还是如我一般身穿宽大衣裤的女教师,在面临通过问题时,其他老师便耐心、细致地等待,即便失败,也不互相埋怨,实在让人感动。

启示:在做游戏中,我们非常开心,一点儿也不累。那么。孩子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每天那么严肃呢?好纪律一定是与严肃、苦累相连吗?沟通技巧、专注力、记忆力、反应力、观察力、团体合作、身体协调等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让孩子终生受益。既然在游戏中可以训练以上技能,那就在我们的课前课后玩起来吧!

下午,在益微青年培训师柯晓雯的带领下,我们一起体验了阅读推广与绘本主题活动。在暖场活动中,每位教师在指挥下随机组合,自行结伴,互相介绍自己所选的绘本。接着我们共同观看了绘本《安的种子》。几位学员向大家分享了喜欢哪个场景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些场景。当天的重点内容是表演绘本(故事圈的表演形式)。主要是教师讲述,并指挥学生上台表演。这样学生不用记台词,只用表演,减轻了压力,更专注于倾听。在表演中,绘本中的角色分特别细,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接下来,每位教师自由阅读并分享。之后探讨了读绘本教师该如何做。教师手持绘本,让学生猜标题;读读封面封底,让学生了解作者信息;遮住文字去读,因为绘本本身是图文补充模式,尽量让学生读文字以外的部分;鼓励学生将故事自己续下去。

启示:绘本不等同于“有画的书”、漫画书。其实,绘本强调文与图的内在联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角色。读绘本时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并鼓励其叙述出来。

三、8月18日

小组游学,共同感受北京

游学的目的是什么?

更自信、更从容!

当天主题为游学挑战,日程包括:观看升国旗,参观故宫博物院,感受国家图书馆。在此过程中,完成一系列小组挑战。

凌晨02:50开始乘车,大约一小时至天安门附近。彼时天安门广场周边观看区已经有薄薄的一两层人群,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找位置。我们的小组贴人群站定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5:27,要升国旗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望远镜拿出来了,手机开始拉近、再拉近。国旗班的战士从金水桥的那头走过来。05:29,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响起,人群安静下来。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虽然离得远,仍然抑制不住我心头的震颤,眼睛盯得酸涩却不舍得眨一眨。

当日小雨纷飞,却丝毫不影响大家的激情。因为游学任务多且有时间限制,故而故宫我们预留了两个小时。为了赶时间我们先走了常规的中轴线,观看了三大殿。接着转向珍宝阁,研究古代文物。三大殿附近的游客有点多,观后一直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我真的来到北京的“心脏”了吗?直到来到僻静的东六宫,在深深的宫墙内,触摸到宫门口精美的陶瓷花,我摸到了故宫的脉,感受到它的气息。这就是故宫,是热闹的,也是宁静的。

参观完故宫博物院,我们来到了下一站——国家图书馆。那壮观的“回”形阅读区,虽然网上也有图片,但怎能敌的过当面所看到的震撼呢?那浩如烟海的书籍并不是最美的风景。最美的是那些或席地而坐、或奋笔疾书的阅读者们。文明在此延伸,希望在此萌芽。

故宫,代表了我们的过去,国家图书馆展示了我们的未来。乡村的老师与孩子,虽然身处偏远,但并不代表我们信息也要闭塞。强大的祖国是我们的后盾,我们要把这种幸福与安稳传递给孩子,把开放与文明传递给孩子。

四、8月19日

实践操作指导: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教师要如何实现?

手把手教你做。

上午,由EV的创始人刘斌老师为我们带来乡村夏令营的具体操作。经过前几天的各项活动,教师们逐渐进入到学生的角色,体会到平日教育教学的不足。基于此,刘斌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主题开展夏令营。他认为,参与式的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EV的乡村夏令营理论模型(非常)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

在乡村夏令营的理念公式之下,益微青年(EV)提出了过程和内容两条操作主线。内容主线是指:夏令营期间我们给孩子上什么课、带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活动,以保证孩子拥有丰富多元的体验。过程主线指:我们在夏令营期间,用什么样的态度、价值观和方法与孩子对话和相处。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要用到3块积木,培养3种能力。

3块积木指的是阅读、艺术和游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艺术不仅是审美的活动,也是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表达方式;游戏是一种精心设计、有目的性的教育手段,通过确定规则、在规则范围内进行互动和反思,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行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游戏也是一种与儿童相处的心态,即志愿者能够用儿童视角倾听、理解儿童,用游戏化的方式与儿童对话相处。

3种能力包含自我觉察、同理心倾听和正向表达。自我觉察是指个人知道、了解、反省、思考自己在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清楚自己当下在哪里,和谁在一起,正在做什么;同理心倾听是指在倾听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观点想法给予尊重和理解;正向表达是指我们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客观、正面的语言、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观点想法以及对他人行为的期待。

启示:不是只有寒暑假才可以搞夏令营,在学校也可以进行短期的主题活动。3种能力就是从萨提尔理论中总结而来,主题活动设计与学思达培训时林姿君老师的主题活动各有侧重点,可以相互参照。

下午,来自一公斤盒子创意者工作坊的陈丹老师带来讲座——《人人都能设计好的教育》。陈老师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内心富足、保持好奇、终生学习、解决问题的人。

她认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所有的儿童都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促使学习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主题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好奇心带动他们去探索、去创造。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大家在设计中,不断探讨,逐步完善,明白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靠近理想的效果。

五、8月20日

指明方向,多样平台促成长

农村教育,不止是农村教师在努力。

众多手臂,共同托起一个成才梦。

此次夏令营,益微青年也邀请了部分公益平台的负责人为大家推荐更多的平台。有“一校一梦想”、21世纪教育研究院、“童年一课”云教室等。“一校一梦想”为每一个学校的梦想提供3万元梦想基金;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致力于带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进行未来规划及教师成长。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公益机构开始着眼乡村教育,埋下身来提供硬件与软件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宽敞的教室、需要精良的器材,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质量的课程。

这些公益资源,将通过我们的实践,为孩子们打开生命中的一扇窗,开启他们的智慧,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六、晨读

唤醒孩子的眼睛、嘴巴、耳朵和心灵

在这几日的暖场活动中,有一个环节让老师们乐于参与、深受启发。那就是陈思佳等入组志愿者带领学员一同进行晨读。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晨读活动,我们知道,对于儿童来说,背了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2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