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从来,被人利用都是件让人痛恨的事,被利用的人都愤愤然而神伤,怪自己眼神不好,遇人不淑,可是换个角度想想,被人利用其实是件好件,说明你有用、有价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什么?有用啊!
人脉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上的词,可是人脉的本质是什么?一起吃吃喝喝,见了面,知道了名字就是彼此的人脉了吗?并不是吧,人们都只会重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记住他们,努力去交好他们,而没有用的呢,你很努力地去认识人家,人家也就表面敷衍一下,成不了你的人脉。
有效人脉周岭的新书《认知驱动》直接把《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当作副标题,更是简单粗暴地直陈“要做个有用的人“。
周岭的第一本书《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很成功,不仅买爆了,11个月加印15次,销量突破15万册,而且还被人民日报转载,各大读书平台的评分也很高,究其原因,不外是贴近生活、有用、正能量。
这本书与之是姐妹篇,一脉相承,都是对认知的深究,对人活着、好好活着的原动力的深究。
认知驱动两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是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原动力。
这本书《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做副标题,其实也就概括了全书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说白了就是:为什么要做个有用的人,如何让自己愿意做一个有用的人;下篇:做成一件事的技法,你可以当作是教:怎样去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小时候人人会背的一段文字,现在可能会被不屑一顾了,但是,在书中看到NLP逻辑层次模型,把人自下而上分为6个层次,我突然就觉得,这就是在说第六个层次的人:人活着的最高意义就是创造、利他、积极地影响他人。
六个层次作者不愧是网络写手出身,语言贴近生活,深得费曼真传,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书中大量的认知学知识概念和理论,都被他讲得简单明白,更是结合生活提出了实际操作的建议方案,不得不说是一本能让人转变思想、提高视角、改变生活的一本好书。
下面说一下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点。
只是努力完善自己是不够的,要有用才行
“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作者在开篇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可能会让很多很努力的小伙伴产生共鸣,有的小伙伴说:我真的是很努力了,可是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我变得很累、很不开心,还被人说是“假装很努力的样子”,委屈死了。
无效努力作者对这个现象作了实例分析,讲了一个读者的小故事,在他看来,只是努力完善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去做对他人有用的事,因为努力完善自己,不去用,那么不仅没有考核标准,都是没有动力,而一旦你提高自己的技能得以惠及他人,一方面,你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程度、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受益的人会反馈正面的信息,这就是动力。
想要让自己的努力看到希望,就要去做对他人有用的事。
带你从高维度看世界
人的认知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好比一个四进的四合园,你进了头道门,你只知道第一个院子里有什么、是什么样子,别人同你说二道院子的风景,你一脸的茫然,而进过二道院子的人,则是知道第一个院子的风景,也看过二道院子的风景,但是却不知道,第三个院子里有什么,这就是认知的层次。
孔子那个关于三季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不知道的自己搜一下,我就不再赘述了,这个故事孔子教我们要理解比自己认知低的人,他看不到你看到的风景,但是谁又不想自己看得到更多的风景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古的道理,到了今天仍然有用,在低维度存在的问题,当你从高维度看下去,可能就不是问题了,这本书,就是从高维度的角度来看待、分析一些东西的,可以说是你没有到三道院子,作者给你开了个直播,让你看到三道院子的风景,直接带你从更高维度的视角去看世界。
维度空间一个理论集合和不错的书单
这本书是有大量的理论、观点,如:复制增长理论,价值理论、利他、被动社交、NLP逻辑层次模型理论、SMART原则等,可以说干货实足,读完让人有满满的收获感。
有人总是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找不到好书来读,这本书其实也可以当作一个书单来看,凡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引用的书,都是值得一读的,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的《情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的《意志力》、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自控力》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博士的《如何达成目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意志力相关的佳作,可以作为系统读书法的一个书单。
认知干总得来说,这是一本正能量的书,和平凡的我们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有想要一天天变得更好的愿望,就值得一读。
私房书单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