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什么情况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94583.html

  (访谈嘉宾: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光亮)

  经济导报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

  陈光亮:分布式能源中心,就是利用各生物质电源在一定区域内协调配合为用户提供电能,形成小型的发配电系统,对于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冷热电联产。在农村和农业园区等生物质能丰富的区域建立生物质分布式能源中心,既可以在孤岛模式下基本实现区域内电能自给自足,也可以将生物质分布式能源中心并网,提升区域内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能让生物质转化为电力,我们开启了生物质气发电机组研究(10kW-kW),采用清洁或清洁可再生能源为燃料的气体发动机进行发电,并将废气和冷却水套的低质热源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还首先研发了新型生物质气除焦油技术,可以极大提升生物质燃气的品质,解决目前困扰发电的燃气焦油影响运行的问题。

  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立足山东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电能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的实际需求,集成当前生物质发电、分布式能源和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方案。该项目技术发明成熟,推动了我国生物质能利用行业进步。产品的应用极大带动了生物质利用,是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减少了燃油、燃煤的用量,促进保卫蓝天计划的顺利推行。

  经济导报记者:公司创始人殷爱军毕业于山东大学内燃机相关专业,又做了多年国际贸易。在公司创业时期,是如何平衡“市场开发”与“科技创新”的?

  陈光亮:企业初创期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因此企业从成立之初就通过了质量体系等一系列认证;而随着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就在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加大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目前,公司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5项产品经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促进是相互的,企业通过市场开拓了解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升级;同时通过技术研发,又进一步加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经济导报记者: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并不容易,尤其是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公司最初是如何巧借外力满足企业研发需求的?后来又是凭借什么引进人才的?

  陈光亮:首先是产学研合作,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创新,我们先后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发动机研究所、菲律宾理工大学、俄罗斯电力能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展开技术资源合作。

  然后是引进优秀的人才并进行培养,目前公司的技术中心主任,从公司成立时就进入公司,与公司共同成长,现在是行业内对发电机组研究方面的专家。

  经济导报记者:对于创新,单靠外部助力是远远不够的。公司是如何确立引进、留住、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的?

  陈光亮:我们设立了对于优秀研发成果的奖励资金,公司面向全体员工,积极推进开展全员创新,鼓励全体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先后设立了全员创新成果奖、科技创新成果奖、小技改小发明奖、专利奖等,充分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年,公司内部获得各项创新奖励的员工共计68人。

  在这种激励下,我们很多创新成果都是普通员工在自己岗位上实现的。比如有一位下料班的员工袁帅帅,通过制作钢板吊装专用设备,提高效率50%以上,采购部员工张海波,提议改变CKD发货包装,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省发货费用20万元以上。

  此外,我们还推行股权激励,核心员工和优秀员工通过股份授予的方式,与公司发展共进退,增强了员工的核心凝聚力。

  经济导报记者:公司创新氛围十分浓厚,但科技创新的成果未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请问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原动力时,又是如何把握市场方向的?

  陈光亮:科技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市场驱动的创新,我们的产品部分属于定制型产品,比如客户提出了新产品研发要求,我们针对客户的要求进行研发,并且研发成功后再推向市场,这类是完全面向市场的。

  另一类是针对我们企业的研发方向和对于市场的判断,进行的前瞻性研发,这种研发一是基于企业的研发实力和研发基础,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中小企业的试错成本有限,因此研发一定是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市场调研的。

  经济导报记者:对于科技创新,您能否给制造业中小企业一些建议?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如何避免“顾此失彼”?

  陈光亮:就我们企业自己的经验来讲,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是互相促进的,科技创新一定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市场上什么热门就去做什么,一定是基于企业的研发基础和市场方向相结合。另外一个方面,要多去了解市场,从客户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一定是市场最需求的、最真实的反馈。

  还有就是像刚才说的,我们很多的创新都是员工在自己岗位上实现的,其中,研发部门的员工可以出创新成果,开拓市场的员工也能在自己岗位上做出提效降本的创新。

  做到了这几点,我觉得也就最大限度避免了“顾此失彼”。

  记者手记

跨越式发展需要打好转型的基础

  创业初期就找准了在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率高的产品,可以说,山东赛马力的开局很不错。

  做大做强的外贸企业很多,但山东赛马力并没有拘泥于市场和利润,而是审时度势,从市场驱动的贸易型企业,转型为创新驱动的制造业企业,并且还成长为瞪羚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得不说,企业的基础打得很好。

  创业初期,企业首先以市场为驱动,技术升级放在次要位置,这本无可厚非。但山东赛马力的核心团队中仍有一位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专门管理当时要求并不高的产品研发。

  随着市场的成熟,低技术含量的路径越来越难走,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山东赛马力同样也面临订单流失、利润下滑等挑战,国际客户越来越挑剔,国内同行还在纷纷入局……或许就是核心团队的构成,使得企业具有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山东赛马力并没有执着于以价格换市场,而是坚决实施技术升级,向着创新驱动的制造业企业转型。

  良好的基础不仅让企业有着更好的战略眼光,在转型中也显得游刃有余。在面对市场开拓与技术升级的取舍时,山东赛马力总结出一套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方法论:研发一定要基于企业的基础,而不能市场需要什么就盲目上马项目;反过来,从客户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也为企业研发提供了方向,最终形成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山东赛马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瞪羚”企业等。

  企业档案

从市场驱动到创新驱动

  山东赛马力成立于年,是一家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端、智能、环保发电装备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外向型重点企业,国际市场是公司的主导市场,国内市场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速。公司核心产品为燃气电站和超静音发电机组,产品远销欧洲、亚洲、南美、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省瞪羚企业等,同时拥有山东省中俄新能源发电研发基地、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平台,拥有专利超过项。

  企业专业研发生产超静音发电机13年,超静音发电设备为60分贝;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了船级社产品认证、多项质量体系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产品性能指标经权威机构检测符合行业标准,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发电机组行业独树一帜;企业成立了7个省市级研发平台,积极探索行业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新模式。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创新理念,不断吸收、消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优化公司产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年实现销售额3亿元。

来源:山东财经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wh/22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