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颠初期的表现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69.html

这个时候,大多学子都在家里期盼着分数。

十余年磨一剑,如今终于一试身手,谁不期盼呢。

世人眼中的文凭与能力

听说一个段子,大意是你考上什么学校并不重要,、还是其他,基本差不多。

就好比是软卧、硬卧、硬座和站票,软卧票并不比站票能更早的到达终点,下车后老板也不会关心你是买什么票来的,他更关心的是你能为他的公司带来什么。

这个说法乍一听还真有些道理,可不是吗?我们不也常听说,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一纸文凭。

而且我们还可以随手从身边找几个例子来说明,某人没有文化成了老板,雇了好多大学生。某人初中没毕业,现在是某局局长,一帮大学生争着抢着要给他当秘书。

曾经拼搏出来的机会

可是,又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不对的地方。

一个最为基本的学识,每年全中国上千万考生,加上家长就得好几亿人,为什么大家还在为一张毫无意义的文凭而争得头破血流呢。

难道大家真的陷入了集体无意识吗?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自己。

当年高考,并没有觉得什么特别的地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破釜沉舟,甚至都没有什么焦虑,也许是没有太高的目标,最后结果也是波澜不惊,考上了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如果用段子的说法,算是硬座吧。

后来,学习、毕业、分配工作,似乎都顺理成章。

当然,我们是搭的最后一班国家分配工作的车,但是即使如此,也有许多同学没有按照分配去原籍工作,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了工作。

这个时候,文凭就在工作中体现出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心中秘而不宣的事情

首先,你得有一张票,哪怕是站票,你必须要有。

虽然这张票本身并不能决定什么,但是它至少证明你在高考时是比较优秀的,你在当时的考试中是赢家,因此许多单位和公司会因为你有这张票而更加重视。

此外,我发现了一个大家秘而不宣的事情。

在填写档案时,有许多没有文凭的同事,学历栏会喜欢填写“大学”,而我们正规大学毕业的会填写“本科”。

如果把大学的定义解释得足够宽泛,“广播电视大学”、夜大、自学考试、函授等均可以认为是大学,不过大家都知道,差别还是有一些的。

深层次学习对见识和视野的影响

我认为更多的差别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度量的。

如果把金钱或权力当成是成功,考取什么样的大学,甚至是考不考大学,有的时候差别并不大。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更主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种机会,让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让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

也许这个认识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现实的好处,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成为我们行动的禁锢。

但是,它确实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纬度的思考,从而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文凭从来就不代表成功,更不意味着金钱。

但是它也不仅仅是一张火车票这么简单,它可能是飞机票和火车票的差别,可能是软卧和站票的差别,也可能是有票和没有票的差别。

教育和学习的原动力

如果我们把人生当成是一场旅行,那么你不觉得躺着看风景比较站着更惬意一些吗?

你不认为能看更多的书、能与有思想的人进行深入交流比一味的只知道赚钱更有趣吗?

而且,拥有高学历和拥有财富并不矛盾,有时还互相促进。

我想这就是高考的原动力。

我会坚定不移地告诉我的孩子,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放飞自我,努力学习,给自己争取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

努力学习,开拓眼界。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远离低级趣味的人。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smdc.com/zcmbjc/22213.html